随手摘抄一段话,是我从一个微博名叫 硅谷王川 那里看到的。胜过我今年看的所有的书,格外深刻。
————————-
1/ 每个人做决策时,势必会犯错误,严格说是偏差。这种偏差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信息输入有局限,或者被输入了虚假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演变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有限思维模型可以想象的范围。所以偏差是必然,没有必要觉得丢脸或者不好意思。
2/ 在必然有错误和偏差的情况下,纠错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但实践中根据情况变化,要做到迅速纠错,非常困难。一个重要障碍是纠错必然会有成本,纠错成本必然会和一些短期局部利益发生冲突,纠错成本越大,纠错能力就越弱。因此对于一些重大决定,尤其是不可逆或者可逆成本极高的决定,要极度慎重。决策的速度,要和纠错成本直接挂钩,纠错接近零成本的行为,要多去大胆尝试。投资时,一级市场的纠错成本,往往远大于流动性好的二级市场,就需要极度慎重。类似的,杠杆率越高,纠错成本也越大。
3/ 实践中大部分人判断进展的指标,是自己有限视角看得到的短期利益的获取,而完全罔顾纠错成本。一旦深陷泥潭,最后往往选择死磕到底,一错再错,无它,就是因为纠错成本不断增高,死磕是短期阻力最低的那条路径。或者说,当你选择了纠错成本高的那条路径,最后的毁灭已经是数学上的必然和时间的问题而已。再换个角度说,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纠错成本极低的路径上,道路越走越宽和长期利益的获取,也是一个数学上的必然。
4/ 历史的记录中,胜利者往往会把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掩盖美化,而把失败者勾勒成一个自始至终就非常愚蠢刚愎自用老犯错误的 sb. 但实践中往往会发现,这并非真实运行的机制,实际情况是一部分原因是运气,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在犯错误,而有的人纠错机制灵活,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把自己逼到一个纠错成本极高的死角里而已。不实事求是,不从纠错机制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大部分人不可避免的永远无法吸取历史教训,重蹈前人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