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创业中,明确知道“我该服务什么样的人,不该服务什么样的人”,太重要了。
创业者常犯的错误,就是把这个边界定义得太随意、或者想要表现得八面玲珑、来取悦更多客户。
这么搞,很难聚焦核心客户,商业化变现的效率会变低。
除了账面收益效率,这么搞还有一个麻烦。
选择了错误的客户,会给自己积累压力。
在一个人的创业中,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也是成本。
大家单干,不就是为了自由吗?
为什么要让自己被不合适、不合拍的客户绑架,折磨自己呢?
打个生活中的比方。
单身男,想找妹子脱单。
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总归要有一个“理想型”吧?
不知道怎么打动妹子的时候(类比:什么话、什么行动可以打动客户),想象一下“理想型”的样子,更容易推断对方是怎么想问题的。
如果对自己的“理想型”长什么样都不清楚,会是啥结果?
你最喜欢的,明明是温柔娴静的林志玲,结果找了古灵精怪的小S。
越交往,越互相嫌弃讨厌。你嫌她太吵,她嫌你太闷。
最后不愉快的分手,心中都觉得对方是人渣。
人际关系是这样,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道理是相通的。
心中有个理想客户的形象,还有一个好处:鲜活。
比一堆死的用户标签(比如男性、单身、20-30岁、程序员)好用得多,更容易让我们掌握客户的心理。
顺便可以回避创业早期,手上没有啥客户数据和情报积累的问题。
一边思考理想客户的形象,一边可以用下面这个【理想生意设计表】,汇总出自己的的理想生意。
【下文包括】
(1)表格项目说明
(2)白一喵的个人案例
(3)使用表格的注意事项
(4)表格的理论基础 & 拓展阅读的搜索关键词
▌表格说明
【生意名称】用来卖的产品/服务的名字
【生意目的】能解决什么问题、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有什么社会影响
【三年后的目标】战略目标,用来作为大方向。胆子大一点,发挥一点想象力,第1版写的很模糊也没关系
【我的个人优势】不是写“我过去有XXXX成绩”。写“我有XXXX能力”
【目标市场】从人群中,切出一个细分的、公司和大V不屑于做的小市场
【目标客户】描绘最理想的客户的样子。特征越细越好。一开始宁愿做过头点也不要紧
【客户愿望】揣测测理想客户想完成的事儿。还有他们没说出口、说不出来的心理动向
【客户现状】客户当前所处的环境、抱怨、面对的问题
【其他产品的问题】尤其是客户购买过,但是不满意的产品、服务、方案。不满意的理由是什么?整个目标市场不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供价值】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为中心,思考功能价值、情感价值是什么?
参考旧帖
《需求价值金字塔(1)合格的商人,都是挖掘人性欲望的好手》
链接
【提供产品 / 服务】最终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可能是多条产品线)?努力在每个产品的名字上做足功夫,尽量让理想客户不需要额外解释、就能一眼看懂
▌白一喵的个人案例
见附件。
▌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1)别怕写不好,别怕写出来的多个特征之间有冲突。放下“一次就要完美”的贪念,管TM的,先填了再说
(2)这个表格要经常迭代更新。最好打印出来,贴在自己常看得到的地方。一边干,一边接触客户,一边修正这张表的内容
(3)不要怕特征太多、导致受众面太小。先写得啰嗦点,才有删减的空间。每删减1条特征,潜在受众面就会扩大一圈
(4)理想客户 也不等于 实际客户,是只能无限接近的“理想型”
达不到,不等于没有意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如果你心中想追的是100分的男神,最后能追到的多半是80分的好男生。
如果你一来就只想追60分的普通男生,追到手的多半是只有30分的渣男…
▌理论支持 & 拓展阅读
(1)理想客户的概念,来自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想深入研究、找更多工具的,去搜索引擎找关键词:理想客户、理想客户画像、Ideal Customer Profile(常用缩写ICP表示)
(2)Chris Guillebeau的书《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複業多賺多自由的27天行動計畫》
可以对照书中的相关章节阅读。
位置:
目录 ->
你的27天行动计划 ->
第2周:选择你的最佳点子 ->
第8天:想像和你的理想顾客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