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行业成了今年最火的赛道之一,相信不少伙伴都蠢蠢欲动。其实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积累,这个行业冲进来也是炮灰~虽然每个行业都值得从新做一遍,但那个人可能不是你。
这里跟大家聊聊「元气森林」,这个现象级新消费品牌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5亿元。产品、渠道、营销、创始人……关于这个品牌的报道媒体已经铺天盖地了,相信不少伙伴都或多或少看过。我提供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目的依旧是想提醒星球的伙伴们注意甄别信息。
2014年淘宝兴起了一波「小而美」的热潮,非常多的小而美店铺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很多做设计和策划创意相关的从业者跨界进入淘宝用「设计力」来改造一些还没有塑造出美感的品类。
其中有一个当时在行业里面红极一时的品牌「十四行诗」就是在这个背景基础上诞生的。这个品牌涉及到的品类主要有黑糖、牛轧糖、生巧……品牌调性偏日系风格做得非常有调性。凭借着这种独特的风格捕获了一众年轻用户的心,顶峰的时候销售额应该也是年过几千万。
应该是在2019年的时候,他们团队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了这个前景非常好的项目慢慢夭折了。当然这个是后话,不再我今天想要说的范畴。(我在配图放了一张这个品牌的LOGO,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应该还可以找到当年他们的产品图感受一下。)
我为啥交代上面这么长长的一段呢?因为这个品牌背后有个投资机构的身影−挑战者资本。而挑战者资本背后的发起人正是元气森林的老板唐彬森。
各种媒体写的报道唐彬森此前是做游戏的,进入消费品属于跨界打劫,然后是凭借数据调查来做产品研发或者包装。这句话对也不对。我不认为他只是参考了数据,而是应该从「十四行诗」的发展观察到了端倪,然后利用数据来佐证这种判断。
从「十四行诗」和「元气森林」上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共同点:日系风,包装重颜值、年轻用户群体……
「十四行诗」利用这些点已经验证了可行性,跑通了最小MVP,那复制到其他品类是不是也可行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效果呢?
所以我觉得唐老板应该是从这个品牌找到了灵感,然后把一些验证了的点平移了过来。
唐老板虽然一直有互联网的标签,但是他不是消费这个行业的新入局者。作为挑战者资本的老板,他也不可能没有关注到当时自己基金投资还有点名气的项目「十四行诗」,他一直在研究这个行业,以一个观察者的姿态看行业变迁,消费者的演变……正巧看到了饮品这波机会,然后跳进来开始搅局。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的故事。
其实这世界哪里有什么天降奇兵,都是日积月累沉淀之后的厚积薄发。
不过是媒体喜欢那种新手KO巨人的故事罢了,而这种故事又恰好容易传播,吃瓜群体也喜闻乐见。而企业公关也需要这样的形式来造势,因为平平无奇就没有跌宕起伏的那种引人入胜了。
而最后营造出来的氛围就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成为了炮灰,认为自己也是可以改变行业的英雄,然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别头脑发热,别看现在新消费这个行业很火就冲动砸进去,认清自己最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