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焦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何保持“稳定频率的输出”,不仅仅是更新速度,还有包括文章的质量。 这

今天小焦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何保持“稳定频率的输出”,不仅仅是更新速度,还有包括文章的质量。

这个让我好生惭愧,其实从去年元旦开设我自己的一个星球以来,我最初也是给自己立了一个每日一文的目标,但终归还是没能如愿,最终还是随性。这倒也不是说懒或者什么的,主要还是常年在外奔波,每天保持8-10个小时的高密度沟通,旅途劳顿确实影响当天的内容产出,即便那一天确实有很多的亮点信息。

回归正题,这里系统的解答一下为何能够保持这样相对稳定的输出。

其实,从我的工作属性来说,一直就处于一个时刻要求自己总结、分享的行业领域。

十多年前还在做垂直站点的时候,对内对外,都有很明确的即时总结和即时交流要求,比如每天的工作总结,时不时的述职,阶段性的项目服务报告,更不要说还要应付甲方的各种折磨,因此这种分析、总结、复盘、分享的习惯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似乎就是一种职业本能。当然这种本能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在各种场景下的交流效率。

在做咨询之后,每天大量的工作沟通其实给我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和场景,这也是能够持续保持输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很多是涉及到客户的具体问题和人员,这个时候就看你怎么剥离出具体的场景,而是主要反馈这一类现象,把一个个例放到通用的场景里去,再结合一些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案,一篇分享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有时是分析个别现象,有时是要顺藤摸瓜,结合很多的线索和观点来写项目分析,这里就存在素材剔选的问题了。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现场是很少做笔记的,那么大量的信息我只做关键信息的还原,也就是说我会做选择记忆,无关紧要的细节会直接丢弃,只记忆和记录主线的关键词,这个是在做分享输出的时候的关键点。

话说这个习惯其实还是来自平时大量的阅读,我从小一直喜欢读书,工作以后还一直保持过为宽泛的阅读习惯,记得前几年每年买书都要小几万,这是大量书籍的阅读压力其实进一步促成了我选择阅读,选择记忆的习惯,这一点在做速记的时候非常有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我似乎并不善于做讲座的总结分享,而是更善于做交流的总结分享,因为两个场景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属于单向沟通,一个属于双向沟通,我在双向沟通的场景里通过各种问题的交互会不断加深对关键点的记忆和确认,这个对我后续的总结成文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再加上我工作的属性,有很多观点会在后来的工作交流里又成为案例输出,这种不断的反复也能够提升我对不同场景下的案例的深刻记忆,看起来能做到信手拈来。

总结一下以上提到的几个要点:

常年积累的分析、总结、分享、输出基本功;
大量的工作场景中积累的素材和案例;
善于在大量纷杂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点,学会选择记忆;
选择记忆的习惯其实来源于选择阅读,这个需要有大量阅读的基础;
我更擅长于双向沟通场景下的信息收集和总结,因为交互的原因;
不断的总结和不断的输出相辅相成,使自己的分享能力日益增长。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之前在明白老师的文章里也有提到过,这里再说一次:

所有的分享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一些显性的目的来驱动自己(有圈友提到,在生财不太愿意分享是因为觉得高手太多,自己发了也得不到什么认可,也拿不到龙珠什么的,所以就不发了),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反思和盘点,写出来还可以从评论里获得一些自己认知上的盲区,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的认知提升。龙珠见面会那几天,我连续两篇都是大半夜一时兴起,一蹴而就,遇到灵感的时候收都收不住,一定要珍惜这种“快感”。

其实,总结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习惯、方法、不忘初心,就能做到很好的持续输出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财

刚参加完北京的见面会,趁着脑子还清醒,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大家好,我是雪碧,一个在线教育行

2024-4-9 5:41:29

生财

第一桶金

2024-4-9 5:41: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