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思维的20个关键词(一):01~04
这个系列的文章本来是应鱼丸的邀请,给《生财日历》大航海用的电子书写几条建议,但是一写起来就刹不住车,字数太多了,就没有交给鱼丸。
于是单独发帖,分享给生财的星友们,仅供您参考,并欢迎交流探讨。
为了便于阅读,全文分为六篇,前五篇中每一篇放4个关键词,第六篇为总结篇,分析这20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
01. 生财思维之【连接】
要想富,先修路。
工具是路,内容是路,人脉是路,社群是路,平台是路。路不仅是城市之间的通道,更是价值的通道。作为连接器的路,本身就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各种生意都有路,连接着不同的要素。
试着把“个人,公司,社群,内容平台,实体店,城市,农村,国外,信息,原材料,设备,实体产品,虚拟产品,服务,钱”这些要素两两连接,就有120种组合(如:个人与社群,内容平台与农村,国外与信息,等等),其中就有120条路。
如果进一步细分(比如土特产只是实体产品中的一种,海鲜只是土特产中的一种;比如个人还可以细分为时间、经验、技能、劳动;比如内容平台还可以细分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站、知乎、小红书),那么连接的可能性就数以万计。
我们常说“万物互联”,未有的连接,需要建立,已有的连接,可以重构,总有一种连接适合你做。你连接了,修了路,让路两端的价值开始交换,成为价值交换网络中的节点,你就能靠这条路赚到钱。
三百六十行都有路,它们的共同名字叫财路。那么,你要修的是哪条财路?
把上面列的15个要素两两相连,可以得出120条关系,一并列在这里,你可以把目前手头在做的业务往里装,看看你目前在连接什么要素。
001. 个人-个人
002. 个人-公司
003. 个人-社群
004. 个人-内容平台
005. 个人-实体店
006. 个人-城市
007. 个人-农村
008. 个人-国外
009. 个人-信息
010. 个人-原材料
011. 个人-设备
012. 个人-实体产品
013. 个人-虚拟产品
014. 个人-服务
015. 个人-钱
016. 公司-公司
017. 公司-社群
018. 公司-内容平台
019. 公司-实体店
020. 公司-城市
021. 公司-农村
022. 公司-国外
023. 公司-信息
024. 公司-原材料
025. 公司-设备
026. 公司-实体产品
027. 公司-虚拟产品
028. 公司-服务
029. 公司-钱
030. 社群-社群
031. 社群-内容平台
032. 社群-实体店
033. 社群-城市
034. 社群-农村
035. 社群-国外
036. 社群-信息
037. 社群-原材料
038. 社群-设备
039. 社群-实体产品
040. 社群-虚拟产品
041. 社群-服务
042. 社群-钱
043. 内容平台-内容平台
044. 内容平台-实体店
045. 内容平台-城市
046. 内容平台-农村
047. 内容平台-国外
048. 内容平台-信息
049. 内容平台-原材料
050. 内容平台-设备
051. 内容平台-实体产品
052. 内容平台-虚拟产品
053. 内容平台-服务
054. 内容平台-钱
055. 实体店-实体店
056. 实体店-城市
057. 实体店-农村
058. 实体店-国外
059. 实体店-信息
060. 实体店-原材料
061. 实体店-设备
062. 实体店-实体产品
063. 实体店-虚拟产品
064. 实体店-服务
065. 实体店-钱
066. 城市-城市
067. 城市-农村
068. 城市-国外
069. 城市-信息
070. 城市-原材料
071. 城市-设备
072. 城市-实体产品
073. 城市-虚拟产品
074. 城市-服务
075. 城市-钱
076. 农村-农村
077. 农村-国外
078. 农村-信息
079. 农村-原材料
080. 农村-设备
081. 农村-实体产品
082. 农村-虚拟产品
083. 农村-服务
084. 农村-钱
085. 国外-国外
086. 国外-信息
087. 国外-原材料
088. 国外-设备
089. 国外-实体产品
090. 国外-虚拟产品
091. 国外-服务
092. 国外-钱
093. 信息-信息
094. 信息-原材料
095. 信息-设备
096. 信息-实体产品
097. 信息-虚拟产品
098. 信息-服务
099. 信息-钱
100. 原材料-原材料
101. 原材料-设备
102. 原材料-实体产品
103. 原材料-虚拟产品
104. 原材料-服务
105. 原材料-钱
106. 设备-设备
107. 设备-实体产品
108. 设备-虚拟产品
109. 设备-服务
110. 设备-钱
111. 实体产品-实体产品
112. 实体产品-虚拟产品
113. 实体产品-服务
114. 实体产品-钱
115. 虚拟产品-虚拟产品
116. 虚拟产品-服务
117. 虚拟产品-钱
118. 服务-服务
119. 服务-钱
120. 钱-钱
——
02. 生财思维之【增量】
猪肉过手,手上沾油。
没有猪肉的地方,你就蹭不到油;进到猪肉市场,转个身都能抹一手油。猪肉流往哪里,你就去哪里蹭油;同样,钱流往哪里,你就去哪里赚钱。
怎么知道钱流往哪里呢?有一些信息可以捕捉:
01. 国家的五年规划
02. 中央每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
03. 国务院每月印发的文件
04.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和贸易额
05. 银行信贷流向
06. 物价变动
07. 各地新增负债和财政投入流向
08. 各地新增的GDP
09. 各地流入的人口数
10. 各地拍卖的土地
11. 各地新增的用电量
12. 各地快递包裹数量
13. 各大投资公司投的项目
14. 互联网巨头投的项目
15. IT桔子新创公司名录
16. 一些公司的股价变动
17. App月活排行榜
18. 百度指数/谷歌趋势
19. 淘宝商品销量
20. 有钱人和中产流行的生活方式
21. 内容平台的最新融资
22. 高手开始去做的模式/产品/内容平台
23. 新崛起的千人或万人社群
24. 新建的大学城/商业街/小区
...
总的来说,就是锚定政府、锚定银行、锚定巨头、锚定红利平台、锚定有钱人。
为什么要锚定他们?因为他们手里有钱,有钱才可以决定钱流往哪里;钱流往哪里,哪里就有增量;哪里有增量,我们普通人和小公司才好去蹭一手猪油。
在红海搏杀,不如到蓝海开荒,有增量的地方才有机会。找增量就是去寻找哪个城市、哪个行业、哪种身份的群体、哪种商品需求、哪个平台、哪个社群、哪家公司、哪个人,可以在未来增长三倍、十倍。
有一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个人奋斗,更要靠历史进程。最大的增量、持续的增量、过去四十年和未来三十年里十倍百倍的增量,就藏在历史进程中。历史进程的发动机一响,黄金万两。
在我们国家,历史的进程就在三个地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03. 生财思维之【放大】
叮咚一响,“您的支付宝进账1元”。
不要瞧不起这一块钱,仔细听,不管是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零钱,还是淘宝、有赞、小鹅通,叮咚一响,都是机会敲门的声音。
凡是有钱进来,不管是1分、1块还是10块,那都是财富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这一个个市场反馈给你的信号,代表着有人认可你了,代表着有人愿意为你的流量、内容、产品、服务付费了,代表着通过这种渠道赚钱得到验证了。
但这些信号经常被无视,我们跑到外面,满世界找机会,却忽略了机会到你家敲门的声音。
有人进账1块钱,琢磨怎么把1放大成1百;有人进账2块钱,琢磨怎么把2放大成2千;有人进账3块钱,琢磨怎么把3放大成30万;而更多人比较佛系,什么也没琢磨,1块还是1块,2块还是2块,3块还是3块。
我们可以盘点一下,你各个账户的进账中,有哪些机会可以捕捉?与其四处找机会,不如把已经上门的机会,挑出一个,去做成可交付的产品,去写宣传文案,去持续推广。
既然要放大,那么到底要放大什么?
在运营中,我们有各种衡量指标,比如内容数量、文章阅读量、粉丝数、打开率、付费用户数、客单价、复购率、成本、利润等,指标太多,就无所适从。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赚钱公式”: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
这个公式主要适用于电商行业,网课、社群、微商有些不同,不过大体也可以参考。在这个公式里,销售额是最终输出的一个果,其他是多个因。
因太多了,抓住一个因去提升,销售额就会提升,而不同生意、不同公司、不同个人,擅长的因可能不同。那么多因,怎么抓?我们不如抓住一个果。在这些指标里,我们可以抓住一个北极星指标,那就是:销售额。
那么又怎么放大销售额呢?
01. 自有大流量池
02. 原创爆文
03. 事件炒作
04. KOL推荐
05. 大平台合作
06. 红利期的内容平台中批量投放
07. 扩大销售团队
08. 社群裂变
09. 微商代理制
10. 个人品牌
11. 高客单价
12. 可复购会员
13. 刚需产品
14. 垂直领域深度服务
15. 小众稀缺产品或亚文化潮玩
上面所列,有的是解决流量问题,有的是解决转化率问题,有的是解决客单价问题,有的是解决复购问题,还有的是突破流量模式,走社群模式、微商模式、超级用户模式。
这十五点至少要占一个。
——
04. 生财思维之【基建】
内容创业的基建是内容,如果没有内容,课程、社群、文创、品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做内容基建时,还要考虑孵化产品动能,否则流量来了,也没有产品兜住;兜住流量的产品不一样,变现就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天天写文章,搞了很多流量,赚的钱不多,但是有人每篇文章阅读量虽然不高,但是闷声发财。
孵化产品动能后,要考虑做新的内容基建,否则没有持续的流量,无法支撑持续的发展。流量是旅客,到处跑,不像一个村子里村民定居在一个地方,你得关注你想要连接的那帮人,都往哪个地方去跑。
旧的产品动能还要继续升级,孵化新的产品动能,否则一直做低价,累个半死也赚不到钱,而且没有差异化,很难建立品牌。
在内容基建初步做起来后,还要进一步优化基建,输出持续的内容、优质的内容、结构化的内容、别人无法模仿的内容。没有内容输出,谈何个人品牌与社群品牌?
而要想持续输出内容,就得考虑如何降低内容生产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不然的话,再牛逼的人,也会被掏干。这就势必要建立内容团队(比如晚点Latepost的记者团)、或者签约讲师(比如得到)、或者到处找好文授权转载(比如数英网)、或者接受读者投稿(比如新世相)、或者激励社群共创(比如生财有术的龙珠、活动复盘、作业、共读打卡;比如得到的知识城邦)。
以生财有术社群为例,最底层的基建就是星友,星友孵化出动能--一条是内容线,一条是活动线,这两种动能又进一步作为产品线的基建。
内容越多,活动越多,吸引的星友越多;而星友越多,生产的内容就越多,可以搞的活动也越多。内容和活动反哺底层基建。
内容又孵化出动能--《生财日历》这款知识产品,而《生财日历》又进一步孵化出新动能--生财日历共读营。产品动能又反哺内容基建,比如通过生财日历共读、活动复盘可以激励输出更多内容。
活动又孵化出动能--生财龙珠俱乐部、生财同城夜话、生财线下见面会,又继续孵化出新动能--生财私董会。产品动能又反哺活动基建,比如引进更多星友参与线下活动的策划、组织、赞助。
基建孵化动能,动能带动基建。基建可以是旧基建的动能,动能也可以是新动能的基建。两者互相促进,积以时日,雪球就滚起来了。
——
拓展阅读:
再小的个体,也可以从0到1,打造出你的个人品牌
👉 链接
设计一款知识类产品,需要考虑的12个基本问题
👉 链接
12个步骤:如何做出一门体系化网课?
👉 链接
26种原因:别人为什么要转发你的海报到朋友圈?
👉 链接
社群运营的秘诀,其实就20句话
👉 链接
30个增加知名度的宣传方法
👉 链接
——
Written by:V先生
ChangeLog:20210102
——
老板,点个赞再走呗?
顺祝生财星友们新年快乐,持续进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