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梁靠谱,主业是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医科大学教师,做互联网副业一年半,已经赚到第一个100万,今天要分享的是4场群发售完成50万+业绩的操盘。
互联网风口一波接一波,但我认为私域流量的地位是不可替代、长程持续、以及跟其它平台不冲突的财富关口,微信好友上限从五千加到一万,视频号权重增加,更是奠定了私域流量的地位,如果你对社群感兴趣,这篇一定要看。
群发售的本质就是在社群里售卖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实物,但大多是付费课程类,大家都在微信生态里看到的大多是1元、5.2元、9.9元甚至免费试听吧?,大多数都是这个性质。它在获取流量-转化-成交的商业闭环中,起到了一对多的成交作用,以及部分的获取流量+转化的作用,效率非常高。
我在过去半年的群发售里,担任的都是运营的工作,4天x 4次的群发售,业绩40万+,我作为运营的酬劳,包括出场费、总业绩提成及个人流量提成。但高粘性的长尾流量增加了非常多,后续也一直在成交我自己的业务部分,总收益目前超过10万,之后会更多。
发售前准备。
人员:主讲老师1-2人,主持运营1-2人,主讲老师只管讲课,介绍产品,不宜跟观众有过多下场互动,会显得不稳重,运营负责发入群福利,促进裂变、活跃气氛、引入课程、解答问题等等。
物料:海报1-2张,现成的文案1-2版本。阶段式福利,进群即送的无门槛福利,邀约达到一定数目再送的促裂变福利,活跃气氛的抽奖福利。日程表,第一方便工作人员控制节奏,第二方便群内用户清楚规划、以及邀约他人进群时的介绍。
发售日程。
一般的群发售时间在3-5天,其实所有的社群都有它的使命和生命周期。
DAY 1:建群及裂变。朋友圈、社群内同步循环发红包、欢迎语、海报、进群及邀请福利。一般主讲老师+运营官的粉丝超过一千,初期的裂变就会不错,如果粉丝更多,粘性更高,种子用户就回更多。
课程类的商品一般复购率低,如果要做大,一定要设置课程分销,帮助卖课的人能得到多少佣金和相应阶段的奖励及福利,提前商榷,总之是要让马儿跑,必先让它吃草。
DAY 2:正式分享课程内容+提问接龙。自我介绍是必要的,文字、图片、公众号、视频号,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在过去你做出过什么成绩,在未来你有什么可提供,有什么期许。时间上一般选择中午+晚上,中间的发红包环节,第一起到吸引注意作用,第二起到测试在线人数作用。讲完课后,可让大家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身卡点,提问题。
DAY 3:课程分享+既往学员分享+答疑+发售产品1。课程体系介绍、同学介绍、用户证言、和市场上常见的竞品相比,独一无二的优势,群内报名独享福利,报名方式,群内接龙,付审核金锁定名额。
DAY4:课程分享+主持人分享+发售产品2。 一般如果发售多个产品,建议价格先高后低,这也是一种价格锚点。
做课程的老师,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单价的课,比较理想的还应该囊括五位数的线上+线下,两位数的引流课,四位数的正式课,三位数的1v1,阶梯式升级转化,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
DAY 5:课程交付说明、抽奖活跃气氛,将本次课程的合集整理好发到群里,将种子用户引流到长期经营的社群,有效运营不流失,预告下次课程,最后一定要解散,否则这个群就会变成随意发广告的死群。
一些具体实操的建议:
1、一千个粉丝理论&粉丝的七级理论。不管做什么项目,有固定的一千或几百粉丝买单,生活都可以富足,骨灰级粉丝就是,你卖什么,TA买什么,一定要好好维护这一部分,往下级别的粉丝,先被记住,然后被信任,被喜欢。然后黑粉,一黑顶百粉。
2、群发售,或者任何社群的始终,都要贯穿着价值,情绪价值、专业价值、观赏价值,等等,始终要给人以一种“超值”的感觉。主讲老师要反复打磨课程体系,运营人员要识别大家的需求及偏好,逐个满足。
3、社群的活跃度及完播率,直接跟发售业绩挂钩,所以互动很必要,但如果水群太多,消息很容易就999+,这个期间,需要运营去拿捏,可以增加活跃度的几个百试不爽的方法:让用户发自我介绍;课前活跃,问问题,让客户打1、打666、打888;抢答、抢红包;做游戏,抢答得积分,人一旦进入可视化的竞争,就会变得活跃。
4、作为运营官,承接流量,派发福利的阶段,就做好群组标签管理,每次上课前,点对点提醒关注群,能够增加用户的注意力。
5、整个发售过程,限制时间,传输价值的同时,传输紧迫感,前期建立信任,后期激发情绪。
以上就是群发售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以及新玩法,例如运营时间增加为7-10天甚至更久,中间让用户听课程并进行打卡,但核心不变,商业的成交无非就是:建立联系-同步信息-挖掘需求-解决顾虑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或愉快的感觉,就可以成交,如果两者皆满足,持续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