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论做什么生意,社群都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行业往线上转型,互联网行业往私域转型。
餐饮品牌(luckin)、美食探店(大众点评、美食自媒体号)、教育培训(K12、成人、知识付费)、抖音网红粉丝群等等都有相应的微信用户群。
微信用户群不管是企业微信建立的也好,个人微信建立的也好,核心都是要有个“温暖的人”去运营维护,而不是冷冰冰的发消息机器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高效运营企业社群?
(以教育培训行业为例)
一、运营企业社群,你需要具备的4种能力
二、做好企业的社群运营,你需要8个步骤
三、企业社群运营的3大注意事项
虽然是以教育培训行业为例,但用户运营的本质都一样。
下面,开启我的正文:
大家好,我是CrisM,那个平平无奇的单身小"天才"。视频号/公众号同名:CrisM
之前做了近3年大企业员工内部培训的线上运营,服务上千位企业员工;现在是做c端知识付费类的线上运营(目前在做的有读书会项目,内测期间近万名成员加入,50%深度参与,正式付费1小时后直接10%以上转化付费),重点不仅在一对一维系用户,拉新也是一大重点。
但核心都是以用户为核心开展活动,用户运营尤其关键。
有个心态很重要:
用户不仅仅是用户,还是你的朋友,你怎么和朋友说话,就怎么和用户去聊天。
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高效运营企业社群(以教育培训行业为例),下面是我的分享框架。
一、运营企业社群,你需要具备的4种能力
1)流程规划能力
流程规划指的是一个项目为了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流程性计划。
通过详尽的运营流程规划,致力于所做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没有流程规划的企业社群运营全部都是空谈。
拿教育培训类的企业社群举例,一套完整的运营流程包括:
① 发布招生/报名海报
将招生海报和详情发送各大企业HR的邮箱,征询是否报名等事项。
将招生海报发至个人朋友圈,吸引C端用户进行报名。
(号召KOL一起造势)
② 报名后,小助手统一拉进学员群
将学员进行分组,提前订好组长,精细化运营。
③ 学员陆续进群,等待开营期间
准备文案:欢迎学员进群话术,开营话术等
准备资料:学员手册,知识点投放,相关海报,积分制度
以上具体流程需要运营者在社群运营正式启动前便做好计划。
这便是一个社群运营者流程规划能力的体现。
通用的运营规划流程如下:
① 目标制定
运营者需要制定好一个目标,这样所有的解决方案才能有一个基准来制定,而且也将作为验证运营效果的标准;
② 策略制定
我们确定好了目标,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以达到这个目标运营策略;
③ 运营试错
方案不会是万全的,有一些没有真正实施下去就很难发现的错误,需要先试运营并调整。试运营的核心是试错,通过试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④ 运营优化
运营者需要核心关注一开始设定的目标,真实情况是否有稳步地往目标方向提升。如果没有,便需要考虑进行方案优化。
2)内容输出能力
内容同样是社群运营的重中之重,在运营过程中,我们必须依靠内容达到留存和促活的目的。
群规则和群通知属于社群内容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构筑社群体系并提升用户仪式感。
而为了吸引用户,我们同时还会利用干货,资讯等其它内容提升社群留存率。
一个社群运营人,必须能够生产,输出这些内容。
具体来说,我将其称为写作能力,它包括着文案能力
文案能力:进行社群运营时,我们有时候需要通过文案完成某项产品的销售,因而,文案能力也是一个社群运营者必须具备的。
优秀的写作能力有助帮助运营者更完美的实现社群内容的生产以及输出。
3)活动策划能力
运营社群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留存和促活,需要通过策划用户感兴趣的活动来维系社群生命力。通常情况下,活动策划需要实现以下几点,这也是一个社群运营者必须做到的。
识别用户需求:用户为什么愿意留在社群,其根本原因是这个社群满足了他的某种需求。以ppt训练营社群为例,用户加入社群显然是希望提高自己的PPT制作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社群运营人员,必须能够准确识别用户当下的需求,倾听用户意见,从用户出发,制定用户感兴趣的活动主题;
制定活动主题,确立活动方案:提取用户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主题后,根据主题提出idea,idea即活动创意,是活动吸引用户的原因所在。主题和idea都确立后,开始制定活动方案。这一个步骤,我们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制定时间计划,确定执行人员;
活动的执行,监测以及优化:活动方案确立后,需要根据制定好的流程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运营人需要时刻监测活动数据,同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优化。
4)数据洞察能力
数据洞察贯穿整个社群运营。
社群的内容转化率,留存率,最终转化率等都需要进行严密监控。社群运营人员应当具备优秀的数据洞察能力,才能够在社群运营过程中根据数据呈现出来的结果对运营效果进行判断,进而分析其中原因,进一步优化社群运营方案。
那么对于一个运营者而言,怎样才能算的上具备数据洞察能力呢?
概括来讲,能够在运营过程中完成下面所有的内容。
① 明确数据目标
进行数据分析时,必须要明确确立好数据分析的目标,根据用户定位和运营目标确定监测的数据对象。以社群内容为例,我将编辑好的干货文章投放到社群吸引用户阅读,以此提高社群的留存率,这个时候,我希望知道有多少人会去看我投放的干货文章,即多少人点击文章链接。这个时候,链接点击数便是我的数据目标。
② 收集运营数据
明确好数据目标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运营数据,并将该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
社群运营数据的收集主要借助鲸打卡和群绘2大工具。
鲸打卡:为了沉淀学员们的学习成果,此时会借助鲸打卡来进行内容的输出与沉淀。学员的一切学习成果都可以从此平台导出。
群绘:线上训练营主要的交流场所就是学习社群,社群里学员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训练营的最佳反馈,此时会借助群绘来进行社群对话的采集。学员在社群内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从此平台导出。
③ 分析数据应用
从鲸打卡和群绘导出的源数据,可再通过EXCEL进行所需的数据分析。这样便可以知道学员们的高频打卡时间段是何时,可以知道学员们的课程反馈意见是怎样,可以知道学员们的学习进展是如何,可以知道受学员欢迎的内容是哪些,从而不断优化迭代产品,这便是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
社群运营工作琐碎而庞杂,如果没有相应的运营策略加以指导,具体执行时势必陷入一团混乱。这也意味着,社群运营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必须能够支撑他完成策略的实现,而这些能力,归纳来说无非几点:运营规划能力;内容建设能力;活动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运营者如果具备这几项能力,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这便意味着他拥有了一个优秀的社群运营人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
二、做好企业的社群运营,你需要8个步骤
近3年,社群运营这个词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大家的身边。
社群是将大家链接在一起的良好渠道。
那么企业中的社群运营该如何做呢?8大步骤需了解:
1)梳理公司业务流程
公司在进行社群运营之前首先得梳理好业务流程。
梳理好企业业务流程至关重要,这与企业的战略方向息息相关。
业务梳理只要搞清楚两个东西即可:交易结构、交易对象。梳理清之后再判断社群在公司业务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比如:一家培训公司,在他整个交易结构中,有4个交易对象。客户是企业客户、C端用户以及全职或兼职讲师。
这是教育培训行业典型的一种交易结构。在运营社群时面向的对象主要为企业客户时,社群的核心目的就是所学知识要能实打实的能落地。
2)盘点自己现有用户,了解用户是根本
做项目之前,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用户,明白用户的需求。
用户如果不配合我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了解用户。这时做课前的问卷调研就尤其重要。
为了减低问卷调研的人工成本,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研的工具来进行,比如网页版可以用培训宝和石墨文档来设置问卷调研,手机版可以用问卷星小程序来设置问卷调研。
3)做好内容运营,内容是社群的根基
社群内容主要分为两块:
① 企业产生的内容
文章、视频、各种资料起到一个媒体作用,服务于用户的同时进行对外传播的载体;
② 用户产生的内容
用户在群里面活跃产生的内容。盘活一个社群靠的是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互动依靠的是话题。
所以盘活社群最根本就是要会创造话题进行实时互动。
那创造什么样的话题才能抓住用户呢?话题分为三类:
① 万能话题
② 专业话题
③ 个性话题
万能话题就是任何行业任何职位你都可以跟他聊这个可以通吃,在对用户不了解的阶段可以用万能话题盲打。专业话题顾名思义,而个性话题就需要做好用户调研了。
4)做好话题约局流程,让话题的讨论有序进行
确定好话题方向之后需要做好组织工作,话题讨论具体的执行非常关键。
话题讨论分为随机性讨论和正式化讨论,前者就是日常的及时性聊天,后者就是大规模的主题讨论,具体的流程如下:
从用户需求中找到大家关注的方向 → 确定一个具体的话题,并确定好主持人及主讲人 → 提前制作好海报投放朋友圈(社群互动也需要有传播意识)→ 让用户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问题,准备好思路 → 主持人开始当天的讨论 → 让大家先说出自己切身的问题 → 让大家针对话题说出自己的思路 → 主持人针对大家的问题和思路给出自己的观点 → 互动讨论 → 主持人做最后的结果提炼总结 → 组局人整理好聊天记录进行整理存档
5)群管制度决定着社群互动体系能够持久运转
任何的决策终归还是要回归落地执行,执行还是要靠人的进行。
如果全部依赖自己的员工去做管理,那人力的成本将让你无法承受,并且员工任务过载也就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所以运营社群一定要学会让你的用户去管理你的用户。
比如:在一个学习型社群内要设置队长、组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来进行分级管理,以便减轻每个人所耗精力。
社群管理的原则就是要学会分配任务,勤奋地思考着如何去偷懒。轮值的好处就是让用户的负担不会过重,因为一旦有人超负荷工作那肯定会影响整体质量,对于大家而言就得不偿失。假如一周轮值一次,那一年内至少有52人是高度活跃份子,他们再互相搅动,作用可想而知。
激励最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
6)做好用户期望管理,减轻服务压力
做好用户期望管理非常重要,能降低你的服务成本。
首先要分析用户目前参加的其他组织社群,分析这些社群的特点;其次要找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传递给用户,只要你比别人好一点就是有价值的;接着要量化用户的价值回报,让用户明确感知自己的收获;最后采用服务逐渐升级的策略,不要一下子服务到底。
7)确定好社群最佳状态的标准
衡量社群最佳状态的参考指标是:话题参与度、用户抛出问题的解决速率、文章的转发率、内容的价值量。
充分了解用户,才能更好地策划出引起用户共鸣的话题,才有助于话题参与率的提升;
社群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用户提出问题后,运营人员能及时给予回应并给出解决方案;
学习社群成果输出成文章后,学员就是最好的转发者,学员的反馈就是最好的卖点;
8)结成社群联盟,一起为用户提供福利
当你社群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互补性企业形成社群联盟。让他们提供一些奖品来为自己的用户创造福利。通过各种福利也可以反向的刺激社群成员的参与感,提高他们的粘性以及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三、企业社群运营的3大注意事项
想运营好一个社群,运营者的技术、经验及人才固然重要,但一个准确的社群定位和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是社群成功的基础。
学习者与分享者是一个动态角色转换的过程,筛选吸收,循环,迭代,活动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输出。线下巩固线上,增加社群黏性,运营才能取得实效。
如果社群的规模不大,大家协调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如果社群规模扩大,需要在短时间之内组织的事情很多,那就会出现沟通不畅、不及时的问题。
比如,由于前期沟通的问题,班主任、运营官、助教之间对同一件事情理解不一样,导致运营社群时产生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动作,就会影响社群的高效运转。
还比如,由于工作内容太多,导致工作太忙而忘记执行某些流程,但是没有和其他成员进行及时沟通,导致错误不断加码。
这些不顺畅的沟通都会影响运营的效率,所以社群成员的团队需要保持及时而有规律的沟通,随时了解工作进展,及时应对突发变化。
没有规律的沟通,社群成员之间就无法形成共同的归属感。所以,要多才学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标准化的沟通程序、工作手册,在云平台建立共享日程表,定期的全员工作分享、复盘。
1)群里无效信息过多,导致价值信息被淹没,致使学员焦虑
企业员工进行线上训练营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而非像C端用户更多是为了给自己打造知名度。这时群内所发的信息更应该考虑它的有效性,要特别注意无用信息能不发就尽量不发,尽量避免信息灌水,要提高群里内容的质量。
在发出诸多内容之后,还要及时将这些内容进行汇总沉淀,再通过播报信息的个人微信号进行一对一私发重要内容,让学员尽快查看到有效信息,减少信息过多产生的焦虑情绪。
2)学员在社群内直接反馈问题,导致群内氛围不佳
社群学习中,产生一些小摩擦小隔阂是不可避免的。
当出现学员因某些原因而产生情绪不稳定,以至直接在群里将负面情绪说出,从而让其他学员的情绪也受其影响的时候,要尽可能快地将问题学员私聊,询问原因以及她希望的解决方案。
如若有必要,可将相关工作人员和问题学员一齐拉临时问题处理小群,给与他最佳的解决方案。
让学员看到我们的诚意,是最重要的。
3)企业学习社群重在“群星闪烁”,从而从中择优
企业员工在社群中进行学习,运营的旨要重在让所有学员都闪闪发光,能挖掘出每个学员的闪光点,并从中再选择出最优的那几位。
普通C端的学习类社群也重在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而不只是只有那么几个活跃分子。
目前市面上教育培训类的在线学习社群泛滥成灾,供过于求再加上急于求成(急着收割一波付费用户),不保证质量,导致企业不被信赖、自毁品牌。
客户不是傻子,学员不是傻子,大家都不是傻子,服务到位、内容保质才能留得住人,想着割韭菜的都是自毁钱途。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多记录,多总结,多分享,成长才能快快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