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私董会在黄亮老板的整层办公室聚了聚,年底了老朋友叙叙旧、聊聊天,跟几位老板讨论了品牌、产品,也看了些文章书籍:
一些纪要:
1、2022年,做抖音
亦仁上周参加了一些会、聊了一些人,回来我问有啥启发吗,他说了三个字:做抖音。流量都在抖音,而教培双减和游戏监管导致抖音失去了千亿级的广告营收版块,接下来会扶持「学习」赛道,知识类IP、包括其他赛道也有很大空间。
外面的世界在传递一个感觉:其他生意在抖音面前都是弟弟。我又想起来一位做淘宝的私董感慨过,自己做淘宝花了好几年做到月入百万,孵化团队做抖音只花了几个月就做到月入百万。
2、追求差距化,不追求差异化
差异化讲的还是跟竞争对手的关系,不是和用户的关系。思考的原点应该是:如何更好的为用户创造价值、给他买我的理由,这是最终目的,而不是追求跟别人差异化。
做好自己、为用户创造独特价值,自然就带来了差异化的结果,但并不是一种策略。如果要差异化,我更想说是「差距化」,专注成为一个领域的高高手,在这个领域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独一档。
3、不管在哪个行业,归根结底都要靠技术领先
企业经营,经营的是所在领域的专业度,日积月累,能够在这个领域成为用户的首席知识官,也有能力让用户知你、信你,有需要,就找你。不管在哪个行业,归根结底都要靠技术领先,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差距化。
就像踢足球,不管什么战略、战术,最终的脚下功夫还是技术,活儿要比别人好。像国足一样停球五米远,怎么踢都白搭。所有人都是手艺人,在自己的领域练好这门手艺。手艺,就是技术,技术活儿。
4、购买不是由需求决定的,而是由购买理由决定的
最近跟几个老板讨论到了产品开发,顺便聊聊。有一个视角:购买基本上都不是出于需求而购买,而是出于购买理由而购买。当我在买这个产品的时候,购买动力不是需求,而是理由。需求只能决定用户想买一类产品,无法决定用户买哪一个产品。只有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才能让用户买一个产品。
而且,用户需求的东西他不一定买,不需求的东西他也不一定不买。很多人会经常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回来,你问为什么买,他可能会说划算啊。出于划算而购买,就不是用户需求,而是购买理由。
再比如我在盒马买了一盒鸡蛋,我只是看到它很显眼、然后说是引进日本标准的无菌可生食鸡蛋,我又想到在日本吃的温泉蛋味道不错,于是我就买了。买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个需求,它只是给了我一个打动的购买理由。
产品开发,就是要开发出一个能打动用户购买的理由,理由越充分、越生动、越有价值,购买越容易发生。这个理由,就是你的独特价值所在。在大多数人仍然在选品的阶段,做好购买理由的开发就有很大优势,价值、价值感是两码事。
5、数据资产的关键在于标签
一个有趣的现象,生财里大多数圈友做的都是偏互联网的业务,但是大部分公司的数字化进度是远远低于业务发展速度的,包括生财。
聊了一位做数据采集分析的私董,有一个核心观点:用户数据的关键在于你给用户打了多少标签,有标签就有场景,有场景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交易,这样才算是资产。
6、创业团队要达成什么共识
经常听到老板聊要达成共识,也经常听到做咨询的朋友聊,这很关键。具体是要达成什么共识?我的理解是,达成目标共识和行动共识,不用非得达成战略共识。
在创业世界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必强求团队做到,大概率做不到。大部分时候,达成目标共识和行动共识就够了,团队选择相信老板,在推进中不断修正,逐步达成战略共识。
如果放到足够长的时间维度,大部分眼下坚信的事情都可能是错的,不必为了达成共识而去达成。
7、三种创业者:猎人创业者、游牧创业者、农耕创业者
有的创业者是猎人,单兵作战,不断寻找新的猎物,哪里有去哪里;有的创业者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跟着风口走,吃完一波找下一波;
有的创业者是农民,选地定居,一边持续改善、提高产量,一边向旁边开荒造田,都是内生式增长,年年有复利。要做第三种创业者——农耕创业者。
8、看一个人的价值观,看他把钱花在哪里
我们经常会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一个人,听其言、观其行。看一个人的价值观,不要听他说什么,要看他把钱花在哪里。钱花在哪里,他的价值观就在哪里。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另外还要看他是不是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如果钱多的时候使劲花,一看形势不好就停,这样还是没价值。啥时候都先把这笔钱安排出来,那就是真价值观所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