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出售换成财富?
李笑来老师的观念时常给我震撼,今天在《罗辑思维》公号看他演讲的文字版,有许多收获,分享给大家。
他讲的第一个概念,是说时间是一种生产资料。我们只有通过生产才能获得财富,而真正(能赚到钱)的生产,需要三种要素,一种是材料,一种是需求,你获取不到需求,生产是无效的。还有一种是时间。
因为所有的生产都需要知识,所有的知识学习都需要时间,所以时间是终极的生产资料。
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不会从事生产的,他们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直接出售自己的时间,相当于直接销售原材料。
但一个人一生能销售的时间是很少的。我们每天只能销售8小时个人时间,而一年还有108天双休,加节假日。22岁工作,65岁退休,加上事假病假,我们一生能销售的个人时间只占总生命的大概十分之一。
所以,如何提高我们时间的效率和单位时间回报,才是你一生获得财富的密码。
好一点的商业模式,就是要从事“生产”。那从事生产有四种时间成本:生产时间成本,再生产时间成本,学习时间成本,销售时间成本。我们用这四种成本,就可以衡量一个生意模型的好坏。从赚钱的性价比来说,成本越大,说明生意模型越差。
比如一个奶茶店,它有生产时间成本,一杯三到五分钟分钟。也有再生产时间成本,因为每一杯都需要三到五分钟的再生产时间成本。
它有学习成本,一般一个奶茶店老板要培训几周,才能开始经营,通常一年后才懂了整个奶茶店的经营周期,这个学习时间成本大概是一年。
还有销售时间成本,为了卖出去你需要花费时间做工作。这是一个普通的模型。
比如今天的李佳琦,它的生产,再生产,和学习成本几乎都是零,它几乎只有销售的时间成本,所以它的财富获取模型是更有效的。
比如我写书。生产时间成本大概半年,没有再生产的时间成本,写一本卖十年。销售时间成本,也不多,主要是出版社在花时间卖。学习时间成本,有一些,但可以复用,所以写书是一个比较好的财富获取模型。
当然写书的话,你至少要有十万册的实力才行,首印两千册就再也不重印的书,没有商业价值的。
附图是李笑来画的时间成本模型。链接是演讲的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