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位盖洛普认证优势教练,也是上一次和下一次个人优势挖掘的航海教练,专注于自我探索、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副业选择等方面。
如果你正处于转型Gap期,待业在家准备换工作,列了好多备选项,但都不尽如人意;想换城市,也没想好到底去哪,于是陷入了“卡顿”;明明该行动起来,却又躺平拖延,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长期案主,全程涉及到“什么是真问题”、底层价值观梳理、愿景展望、恐惧消除、内耗消解、卡点突破、行动力提升等环节。
在这个案例,以及之前做的很多职业转型的案例,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1、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希望通过理性分析,获取那份确定性和安全感。就好像我们进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宫殿,我们希望有一个暂停键,让外界的变化停下来,这样就有了确定性。
但如果外界的变化本就无法停止,我们到底是应该继续寻求那个暂停键,跟外界对抗;还是寻找宫殿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
案主的困惑也来源于此,她尝试用理性逻辑,找到那份确定性,这其实是“静态”视角。所以她会“越用力、越无力”,因为未来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我们试图让外界静止来寻求确定性,那只会铩羽而归(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考研、考公、进体制内,因为这些地方相对“静止”)。
我们要找的“确定性”,从来都不是某一份工作、某一种身份、某一个技能,而是“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当我和很多案主一起看到这一点之后,他们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们有了心锚,很快就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2、我们往往会把下一个选择放得特别“重大”,外界也总是充斥着诸如“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转型的第一步很重要”“下一份工作决定了未来至少5-10年的发展”等说法,不断激发你的焦虑和恐惧。
但如果我们从更多元的、更长远的未来回头看,假如现在是5年后,10年后,甚至从因果的底层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所谓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外界是动态变化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好的选择,都能让我们成长并获益,就像我的一位老师经常说的 —— 一切的选择必有其收益并有助于己!
更不要说,下一份工作,还远远谈不上人生尺度的选择,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站点,甚至是一个小站点而已。即使真的出现了偏航,只要我们足够了解自己,我们也很容易纠偏,随时可以下车,重新校准路线。
当我和很多案主一起看到这一点之后,他们的恐惧自然就放下了,案主的行动力打分也直接从1分提升到了7分!
----------
其实,上面说的2个限制性信念,我自己也有,并且曾经也被其深深困扰。所以即使我是教练,也一样需要找教练(刚好昨天白一喵大大也说到了为什么要找教练,这些都是相同的)。因为身在局中的时候,有一位有智慧、有洞见的教练从旁引导,真的能更快地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这些收获,比起咨询费用,真的太划算了。
今天先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主要是视角和见解,下次会分享一些能落地的很好用的小工具。在航海期间,我会就转型、创业、副业选择的主题,结合我做的这么多案例,进行更完整、系统的分享,大家航海期间见哦~!
对了,忘了给出我的建议。如果必须要有一个建议的话,我会说:回归自我,始终是最好的选择。一切不是在做自己的选择,都是弯路。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寻找自我、回归自我。
(当然,关于回归自我,是个大命题,需要我们足够认识和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局限,发展自己的热爱,奔赴自己的使命愿景,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以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