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一家小公司,并且活下来(2):创业46条之32 昨天讲我创业的事,忘了交代一些前情。 201

创办一家小公司,并且活下来(2):创业46条之32

昨天讲我创业的事,忘了交代一些前情。

2011年,我在广告行业八年了,那时我正在蓝标做策划总监。但自己感觉广告公关行业在走下坡路,加班多,收入一般,所以决定离开这个行业。

谈过几家公司,都不是很理想,那时也比较迷茫,35岁,太太已有身孕,父亲车祸失忆,母亲身体不好,像个苦命的中年人。其实只是抱着想要改变的想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划。

后来在微博看到一条招聘信息,一个创业团队在找一个市场合伙人,跟创始人马源简单了解后,我决定试一下。

那时候正是互联网创业大潮,我以前做的是传统广告,总感觉那边发生了事很多,可有跟自己没关系。自己也没想得跟清楚,但总觉得应该去互联网看看,所以决定加入这个团队。马源那时在上海,我在北京,他答应我半年后公司搬到北京,我就先去了上海。

其实前后脚,跟马源聊过后,暴风影音的冯鑫也面试了我,他当时跟我聊得很好,马上要我入职,而且答应给我一些暴风的股份。似乎看起来暴风更靠谱,但觉得已经答应了马源,所以还是决定南下。

我们当时做的那个网站,是模仿一家美国的社交问答网站,叫formspring,一年在美国做了2800万用户。

马源当时是哥大的研究生,被扎克伯格的故事鼓舞,立刻休学回国来做这个模式。另一个技术合伙人叫李鸿,原来在微软工作,他俩都是上交毕业,而我是西交毕业,也可以算是全交大班底。

我们当时在上交对门办公,我不擅长交际,而马源是个交际花,认识了挺多上交的创业者,当时有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在上交附近做学生外卖。老板还跟马源他们一起打过德州扑克。这个项目就是后来的饿了么。

有一次我们去上交新闻学院请教魏武挥老师,他是当年博客大巴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公司卖了,到上海交大做老师。他说你们做社交肯定做不起来,因为融资太少了,做社交至少要融一亿人民币以上才行。而我们只有十万美元。

我们不听劝,本质上是没什么商业和公司经验,仅仅凭一股子勇气和梦想。后来才明白,魏武挥老师说得对。这像极了我今天教育那些年轻创业者的情况,但他们不会听的,和我当年一样。

12年初,冬天,我们公司搬到了北京。那时我家在北京也是租的房子,在中央音乐学院南边的槐柏树街一个破旧的小区里。回去当天,我妈煮了一锅大闸蟹,给马源和他女朋友带了几只。送他俩走的时候,我记忆尤深,因为路灯下的北京,雾霾缭绕,像世界末日。

来北京最早租的办公室在惠新西街附近,李鸿两口子,马源一对,还有另外一个程序员夫妻俩,都从上海搬家到北京。仇鲁没有过来,他女朋友不愿意,他后来进入了公关行业,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

3月份,我孩子出生,公司却没有啥进展,还在开发阶段,我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我那时不太懂互联网。

后来这个模式被证明有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做不起来,所以关了网站,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关闭,大概两年时间。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徐老师的钱已经花完了。庆幸的是,我们又融到了一笔钱,当时投资方约定投资600万人民币,第一笔300万到账了。而我们的网站马上就要关门。

我们几个合伙人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决定接下来做什么。

这一次,我们相对理性了一些。而且那时我读过了《精益创业》那本书,知道了MVP这种方法。我们思考的是,目前社会上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罗列了一堆我们认为的痛点,比如公司员工吃饭的问题,我们想过做外卖,但发现我们没这个能力。

后来我们还是从美国的一个创业模式那里获得了思路,那家公司叫skillshare,简单来说,就是找一帮有知识和经验的人来网站上开课,收费,然后我们抽取佣金。

后来我们取了一个名字,叫第九课堂。因为资金有限,我请我前奥美的同事帮忙设计了一个logo,价格便宜不少。

这又是另一个开始,也算是我第一次从立项就参与的创业项目。

第九课堂后来真的做出了一些成就……

未完,待续。链接

生财

大家好,我是康妮姐,作为本次航海的时间管理教练之一,我拥有20年的税务专家经验,合规筹划节税额高达3

2024-4-9 3:20:35

生财

从直播卖课到深耕高中升学规划,一年变现300万+的经历分享

2024-4-9 3:20: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