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痛苦
01遗忘痛苦:大脑的本能
对于过去,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憾,对去的一些事情感到后悔。
可谁没有遗憾呢?没有人十全十美,自然也无法把事情做到完美, 只能做到接近完美。
我们常常会怀念过去,想回到过去。
但是,过去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大脑里有一种机制:“遗忘痛苦”。
大脑会倾向于遗忘一些痛苦的事情——无论那件事重不重要。
就像高考,在高考前,大部分人都忧心忡忡、焦虑、痛苦。
几乎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高三内卷的那种窒息感。
高考结束后,心心念念的暑假来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很难想起那些痛苦事情,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回忆”。
步入大学后,大部分的人也会发现,高中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还给了老师。
明明只过了一个暑假,高中的知识却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越是痛苦的事情,我们遗忘得就越快。
02遗忘的意义与反噬
大脑的这种保护机制:遗忘痛苦,对于人类的繁衍生存有着极大的意义。
当某人遭遇不幸,一开始他会很痛苦,想要“轻生”。
可过了几个月后,几乎就不会有那个念头了,他会变得更加积极,开始寻找活下去的意义。
但这种机制也存在着缺点。
凡是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事情都会被遗忘,不受我们控制。
比如背单词,背单词本身很枯燥乏味,如果一个人极其讨厌背单词,背单词对他来说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不出意外,大脑会运行它的机制:遗忘痛苦,帮他实现愿望;
每过一段时间,大脑就自动遗忘他所背的内容。
越是背单词,遗忘得越快,
到最后,无论背了多少,大脑都会把你背到的东西遗忘掉——遗忘痛苦的回忆,当然,连同单词。
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犯同样的错误,总是面临相同的困境和尴尬。
因为大脑会将那些你感到不适的事情(伤心、尴尬、痛苦……)遗忘掉。
我们不是不想改,而是一不小心忘了那段经历,忘了之前自己面临的困境。
03记录尴尬,弱化痛苦
下面引用《链接》一书的内容:
1.“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记录在同一个地方。
2.“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大脑的直接反应左右。
运用自己的心智,保持冷静;
可以用正念冥想,训练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也就是所谓的理性,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平和,
另外,正念冥想还可以让你拥有“上帝视角”,也就是脱离自身感受,用上帝视角俯视全局,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
只要我们不觉得某件事有多么痛苦,大脑自然不会主动遗忘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