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继续读老俞的书。
1. 刚起步时,老俞坚持自己要备几乎所有的课,目的是不被任何一个老师“绑架”。早期公司利润很有限,如果有一个人不可或缺,很可能他会要求更高的利润分配,那就失去很多投入再生产的资金。
我也强烈建议大家在创业初期,尽可能把什么模块都干一干,特别是流量和产品,了解事情是怎么进行的。只有当你自己真正懂业务,才能招到真有能力的人,也才能不被任何员工“绑架”,掌握主动权。
2. 老俞说,如果一个老板足够聪明,要对优秀员工主动提出更好的激励方案。
我估计老俞在这一块上面踩了不少坑,我自己也踩了不少坑。老俞这句话,对于我和很多老板来说,会有很多启发。
当事情没有到一个临界点,我们作为老板,往往不会采取行动,继续按照之前激励方案前进,因为要解决的重要紧急的事情太多了。
包括这次董宇辉事件的爆发,说明之前的方案还不够好。
但创业这么多年,我意识到,对于老板来说,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能够投入更多注意力在上面,可能会给业务和团队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应在晴天修屋顶,再次提醒我自己和很多老板,虽然这很考验格局和境界。
而激励方案的设计,对大多数老板都是一个新课题,要学的东西太多,设计的好,皆大欢喜,设计的不好,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业务奔溃。
对于我来说,现在的思路是,招到专业的人来持续负责这个事情,以及找专业的顾问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比我自己慢慢去学要有效很多。
3. 老俞说:“当有一件事情你不能做的时候,一定要找几个人同时帮你做。除非你相信自己已经给了这个人足够的利益,并且这些利益能够保证他一辈子都愿意跟你一起干。当然,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你一旦把事情做起来,就会有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你必须把人才配置到位,并且不能让人才最后把你所创立的事业翻过来,而是要让大家共同获利。这也是我在创业初期最深刻的感悟了。
当一个人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你会怎么处理,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
这次,我想站在一个员工的角度来讲,如果你成为了老板某一个模块非常重要的角色,老板无法离开你,你一定不要以此不断在老板面前强调你的重要性,那么老板可能已经在逐步安排人分解掉这种独一无二。
我做了很多年老板,我最欣赏的员工是哪种?
他非常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他也非常明白老板明白这种重要性,他知道老板的担忧和想法,于是他非常积极的主动和老板沟通,怎么把他自己的这种重要性逐步的备份下来,如何让更多人有这样的能力。
这种看似在弱化自己的行为,实际上站在更高的视角老板视角在做事,长期怎么做,你放心,你要么很快就会成为老板的合伙人,要么很快成为老板。
只有放弃短期的局部利益,才能赢得长期更大的利益,放弃小的子系统的利益,才能赢得更大系统的利益。
4. 新东方创立之初,俞敏洪立了一条规矩:没有名师不开班。
名师的培养是很难慢的,这就导致班级不够,进而导致一年后的课一推出来可能都会被立即报满。
这个无意间的举动,让他悟出一个品牌传播的道理:饥饿营销+顶级产品。
一个品牌的发展,从某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比全面铺开发展要更容易些。通过控制供给,在某一个点上把自己带到最高点,让自己占领用户的心智,再向最高点延伸,这可能就是品牌的成功之道。
这个道理,知易行难,眼前立刻可以收的钱,你收不收?什么钱你都想立刻收,那很可能你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
另外,非常值得思考的一点是,你的生意里,到底在控制着什么核心供给?这个问题想清楚,你的商业壁垒就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