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员工想发展副业,心态上需要注意什么?》
昨天看到 分享
这篇作为原帖的观点补充,写给刚开始发展副业的朋友,希望能避开共性的大坑。
已有稳定收入的副业大神们,请忽略。
就三个要点:
◆ 用“需求思维”想生意
◆ 悲观预测自己的执行力
◆ 先实践,让市场的反馈打自己的脸,降低傲慢
(一)跳出“专家思维”,改为“需求思维”
作为打工者在公司呆久了,在一个固定岗位和职能干久了,人容易习惯“拿着锤头,看啥都是钉子”。
【常见表现】
老有人问我,“我有一个xxxx小程序 / xxxx技能点,可以怎么赚钱?可以怎么赚更多钱?”
这个思考的出发点,是有问题的。
生意人的思路是:
◇ 先判断:市场要什么、需求在哪里、有人愿意掏钱来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 具体方法,亦仁在原帖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 再去想:凭我手上的产品,或者,凭我做出这个产品的能力,可以怎么从这个需求市场里,切下一块细分领域?
▌案例:假设我是一个做过爬虫工具的程序员,想发展副业。
◇ 专家思维怎么想:
我这个爬虫工具,各种好。市场上其他工具,各种SB。
我该怎么卖给企业、卖给个体户?
按照这个思路做下去,多半会发现,产品包装、定价、传播渠道、易用性...全部都是天坑。
极大概率会花费好几个月时间,做出一个看起来牛B,但是没人买单的东西。
◇ 需求思维怎么想:
① “赚钱”是热门话题。而且,这个话题下,信息过载,大家筛选信息的成本很高。
② 我能做出爬虫工具,那么我很可能有,高效挖掘信息、整理和聚合信息的【能力】。
“赚钱”这个大分类下,caoz、stormzhang、亦仁、知识星球,都是热门的信息源。
怎么用我的能力,去切这个需求?
(每个火热的细分领域,都可以做出一个导航页。貌似在这儿有说过)
思路理清楚,接下来怎么做,就是具体形式的问题了。
做法可大可小,方法五花八门。
① 可以是一篇文章:链接 —— 相当于caoz“创业”话题的导航
② 可以是一个公众号:链接 —— 相当于stormzhang “问答”主题的导航
③ 可以是一个网站:链接 —— 相当于知识星球的导航
④ 甚至可能成为一家公司:类似“什么值得买”的形态 链接
(二)没有做成过小生意的人,评估自己落地能力时,建议打个对折
看完上面,估计有人会鄙视我,这才赚几个钱。
没错,上面这些事儿,多半只能赚个零花钱,不能让你财富自由。
问题在于:高回报的生意,复杂度也高。反正我是没看到啥高毛利、低风险、高流水、模式简单、不需要啥能力就能轻松驾驭的生意(敢这么包装的,多半是割韭菜哒)。
在公司混久了,打工打习惯了,第一次单干的人容易低估生意的复杂度、高估自己做生意的能耐。
赚小钱的意义,就在于磨练赚钱手艺,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一边学、一边赚学费、一边提升驾驭更复杂生意的能力、一边靠成果获得更多自信心。
详见旧文 链接
短期不求大赚。
先以小赚为目标,
再以持续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小赚为目标,
写出案例,去分享、用作品去链接更多牛人和资源,
像滚雪球一样,把现金流越滚越大。
这个路径比较适合普通人。
成功是成功它妈。赚小钱是赚大钱它妈。
(三)通过“去干”,来降低自己的傲慢
「别质疑,先认可」不单是态度问题这么简单,是一种很稀缺的能力。
你我多半都是普通人。面对别人的建议,内心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抵触,心里有无数的“可是”“但是”“我觉得”。
很正常,人性如此。大家都是“虚心接受,死不悔改”的人。
想要磨掉傲慢,只能先干。要么乖乖听话,要么干脆果断按自己的想法来,快速落地,用赚来的利润,来打给你建议的人的脸(或者打自己的脸)。
我个人的风格比较极端一点:去干一周内就能落地出结果的事儿。一周做不出结果,别指望拉长几个月就能出结果。
模仿成功的案例,是一个比较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