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我淘宝收到一张卡片,聊一点儿电商里的事。
条形马求轻拍
#1
电商卖家,想明白每天发出去那么多个包裹,不妨把包裹做成 B 端与 C 端的对话通道,是很久的事情了。
对话聊什么内容呢?一定是告知买家他能帮得上忙的最重要的那件事,我给你返现,你给我好评。俗称,刷单。
所以你在我照片里的卡片上,看见了“确认收货后全5星+10字优质评论…可领取2元红包”文案。
#2
电商卖家,意识到既然都可以对话,为什么不借这次对话开启与买家间的持续联系,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但,开启这样的持续联系,毕竟需要一点儿由头和奖励。怎么办呢?
简单。把曾经买家习惯的返现环节,搬到微信里去,名正言顺地告知他,加微信审核晒单,晒单成功就给你发红包。“现金红包”是比“返现”更有诱惑的词,用户觉得踏实。
就这么名正言顺,想好评返现的用户,全到微信号里去了。
最开始商家这么做的时候,哪有什么所谓的“私域流量”、“用户池”的概念。真金白银的红利领先概念,会领先很久。当然,商家们也懒得声张、不想嘚瑟。闷声大发财,最好不过。
所以你看,我发的卡片上,出现了微信个人号二维码、出现了“截图给微信”、“加微信领红包”、“每月不定时超级福利哦”等关键词。
#3
当然了,事情不会一帆风顺。
电商卖家,在这样的过程里也吃过暗亏、折过戟,然后慢慢地明白了一些新的道理。
他们摸索得知:
1. 淘宝并不希望店家刷单,于是会按关键词来风控阿里旺旺的店家与顾客的聊天记录,比方说“返现”,就是高危词。
2. 淘宝与用户,都有查阅商品的买家秀相册的习惯。而卡片最好不要出现在买家秀里。
3. 直接告诉用户,晒效果图到买家秀时不要拍到卡片,缺少一点儿“名正言顺”。最好不要告诉用户,商家怕风控所以不能表露出刷单的迹象与证据。
那,怎么办呢?
这个环节的答案,请看我拍下来的这张卡片里,最妙的一句文案。
“亲晒图时请不要拍到此卡片,因为不是每个顾客都有喔 :-)不要旺旺咨询返现,将不予回复。”
你品品,这句话里,充满了对平台规则的理解与对用户心理的洞察。而且,还充满了商家这么多年吃过的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文案是一点一点优化出来的。优化的每一步,血泪史啊有没有。
至于卡片头上大胆取用了拜年时才用表情包和一句“掌柜,使不得!”,直接将欲拒还迎的情绪,揉到了卡片里,也是骚气得不行。
评论家们怎么说来着,“显得很有温度。”
#
就借这张小卡片,聊点儿电商事。喜欢的话,给我点个赞、给个赏。下次要是遇见别的好玩的,我有动力再写写。
你看,一张卡片很小,里面的功夫却一点儿也不小,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