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系指导行动,一击毙命》链接
面对新机会,高效做事,提升ROI为正的概率,是需要用体系来指导行动的。
正所谓,脑里有模型,出牌有套路,才能做到:
赢得清清楚楚,
败得有所收获。
我这周的文章,介绍了4种思维工具。
其实更有价值的,应该是对应的思维习惯。
平衡轮:调用感性,俯瞰全局
时间轴:时光穿梭,以史为鉴
四象限:二维划分,简化问题
金字塔:层层拆解,化虚为实
用做B站视频、写书两个案例,演示一下。
(刻意挑了两件我以前没做过、没经验的事)
【1】B站视频
想做爆视频,需要模仿爆过的视频。
问题是,怎么拆?
以这条视频为例:链接
我要怎么借鉴它的精髓?
(1)看全局,立假设
6分37秒的视频看下来,整体感觉是:有干货、又有趣。干货感让我感觉有收获,有趣让我愿意看完不中途退出
假设 视频完播率,只由
信息量、情绪感
2个因素决定
【二维划分的思维】
把这两个因素,拉到一条时间线上去看
【时间轴思维】
得出一个excel表格,见图1
(2)收集信息,填入表中
把视频中的信息点放入表中,自己主观打一个情绪指数。
看原视频:
- 在哪些时间节点插了信息干货
- 在哪些节点加入镜头、笑点、梗等方式,保持观看人的注意力和愉悦感

接下来干啥,用到自己的视频里呀!
【2】写书
我要写一本书。
和编辑讨论立项时,需要定大概的目录和总字数。
我也需要预估工作量、确定交稿时间。
以前没干过,目标怎么定?
(1)先定位,确定我要写的书是哪一种
按照专业程度、目录结构化程度【二元简化】,把书分为4类,见图2。
四个类型我随便取的名字。
(2)找对标,前人的作品就是我的参考。【历史思维】
假设我要写“教科书”。
找到刘飞的《产品思维》,比较符合这个标准。
用和案例1类似的思路。挑选几个章节,统计字数(图3)。
(3)分析
看看全书结构怎么展开、每个章节的字数分布、一节的字数大概多少。
用这个信息,预估:
- 我的书用什么结构写
- 每个信息单元(小节)需要多少字
- 全书大概需要几个个信息单元
定出工作量。
根据我的写作速度(多少字/天)算出交初稿的时间。
体系化思考,其实没那么困难。
有这个意识,把4种思维模式翻来覆去的用,习惯就好了。
用熟了,以后看其他思维模型、框架,更容易1秒GET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