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到的经济学中的消费心理学,给大家提供下一种思路。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比例偏见的例子
同一款闹钟,A商店卖100元,B商店卖60元,很多人会选择花10分钟的时间,从A商店到B商店去购买闹钟,来节省这40元。同一款名表,C商店卖6600元,D商店卖6550元,同样10分钟的路程,而且可以省50元,但很多人仍然会在C商店购买名表。
比例偏见在营销中的场景和运用
场景一:与1000元的锅送50元勺子的方式相比,加1元换购50元的勺子的方式,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场景二:200元的4G内存条,顾客单独购买的可能性很小,附加在电脑上,4G内存电脑4800元,8G内存的电脑5000元,电脑的性能提升一倍,只需多加200元,消费者会觉得特别划算。
比例偏见的运用:
第一,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那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