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首 传统媒体变现记 生财复盘——我凭创业赚的百万又是如何凭实力亏掉的!
418加入的生财,看了两周的精华帖,收获很大,很早就知道生财,后悔没早点加入!五月的第一天(应该也是生财有术五月的第一篇长文),谨以此长文来补上近两周的主题作业 自我介绍
一、初出茅庐 成长历练
* 来自江西的我,目前坐标北京,02年来北京上大学,大学期间跟朋友小打小闹做彩铃项目,有了相关的基础积累,通过老师介绍了实习的机会,开启了音频录音及广播节目内容制作工作。
* 实习工作过程中由于比较上心而且做的东西不错,被合作伙伴,一家只有5个人的创业公司挖过去负责节目开发,算上我,当时公司6个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对我影响很大的Y老大(Y老大之前是一家国内教育公司的高管),手把手教我怎么带人,怎么组建团队,怎么处理事情,加速了我的成长(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苦,由于公司就我一个人会做节目,所以这块基本上没人能帮忙,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招人,带人,熬过了1年多每周都通宵做节目的日子)
* 经过2年多的发展,公司从6个人扩大到150多人,节目覆盖全国300多家广播电台及800多个频段,我当时负责整个节目内容开发团队及市场团队,开发了9档不同类型的全国电台日播的广播节目(当年的节目品质绝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合作的主持人有各大广播电台主持人以及现在的配音界大V-阿杰、刘校予等,北京奥运会之前还跟韩乔生老师合作了一档奥运类的体育广播节目,也是当时比较有特色的节目),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录播节目,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换取贴片广告时间,然后我们再以节目中的广告时间来进行变现(一开始主要的变现手段是去接一些品牌广告,但是持续性比较差,而且周期比较长,后续通过SP的彩铃下载、短信签名等业务找到了更高效的变现方式,也为后续的业务爆发提供了基础)
* 由于之前跟TOM、空中网、华友、A8等SP的合作,逐步了解到互动答题类型的IVR业务发展迅猛,后来又经过在中国电信的朋友验证,说有人开始做类似的节目了,于是利用2年多的广播媒体及节目资源开始了业务的广告投放测试,发现效果非常不错,07年开发出最早的广播电视互动答题类节目,类似于前两年比较火的冲顶大会,迅速做到了行业前三,通过SP的IVR业务变现,业务做到月千万收入,70%以上纯利!
* 了解SP行业的都应该知道,好景不长,几个月时间,最赚钱的业务受SP行业影响开始下滑,公司由于后续加入股东过多,意见不统一,逐步要放弃下滑的业务(当时想赚惯了快钱确实看不上其他的了),中间也尝试了很多业务,比如音频的播客网站、电子杂志、广播购物等,最后老板们开始想往传统餐饮行业转型,后来我离开后,果然开了一家湘菜馆(这个决定其实跟之前就比较矛盾了,近几年也跟之前的老大也聊过,他说当时一下赚到钱了,几个股东就想收缩,找点稳当的业务做,最后选择了开餐馆,后续没开多久也关门了,之后转型做自主品牌的电商去了)
* 当年的我年轻气盛,觉得公司在赚了这么多钱的情况下,不坚守本来的业务找方向,有点难以接受,决定辞职,重新寻找方向!
* 08年中旬离职后不久,之前带我的Y老大也由于跟其他股东意见不合,选择了离开,跟着之前的Y老大做了几个月的教育类网站产品!
* 到08年底,发现广播及电视上又听到和看到了之前做的类似节目,翻来覆去想了好久,觉得之前的业务放弃了实在可惜,如果坚持下去,觉得肯定还是能有所发展的,Y老大给了我一笔50万的天使投资,从此开启了三年的创业之旅!
二、首度创业 喜忧参半
* 不服输,不信邪是年轻人的天性!是的,我当年也是如此!
* 09年初开始组建团队(我+1个合伙人+2个制作+1个产品策划+1市场+2个兼职主持人)注册公司,开启了丰富多彩,喜忧参半的三年创业之旅!
* 初步想法很简单,公司要有收入来源,要赚钱!通过之前合作过的SP了解到当时还有几家公司有通道(跟现在类似,有的业务你感觉不行的业务,但是还有人在持续投放,说明肯定是有利润的),还可以做之前的互动节目,于是在还没有完整节目的情况下,先跟华动飞天(A8音乐)、广东新媒、广州海岩(37游戏的前身)、天盈九州(凤凰网)等几家SP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拿到了合作产品号段资源(说明一下:SP分全网SP和地区SP,简单的理解就是全网的号段可以在全国都可以使用,地区的只能在当地省份使用;按IVR语音按拨打时长付费,一般在2.5-3元/分钟,跟SP合作的分成谈的好的话是可以做到1:9的,注意是我们拿90%,他们拿10%,会存在一些坏账,基本可以忽略,为什么分成他们拿那么少也愿意?你可以理解他们当时就是起到了一个支付通道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不过需要设计产品,还有一点是因为当时SP有一个需要冲业绩保业务评级的概念,所以冲流水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当然也会存在扣量的问题,细节就不展开了)
* 从一套两居室开始,几个小伙伴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创业之旅,我负责节目内容的出品以及SP合作的接入,合伙人负责电台及电视台的合作,由于我们人员有限,短时间内也没有之前节目的支撑能免费提供给媒体换取广告时间(所谓的支撑反而是为后续埋下了一个坑,后续再表),所以打算以专题节目广告投放的形式先与电台和电视台快速建立起合作关系;
* 接触过广电媒体的都知道,媒体所处地区越发达,覆盖越广价格越贵,比如卫视、省台啥的,我们当时的资金量是不敢去做尝试的,因为我们要的节目时长最少都需要在25分钟左右,时间太短的话节目效果会很差,风险很大。(这里有个概念,也是后续很多朋友问,为什么你们投放的价格那么低?因为看广播电视的刊例价都高的吓人,而且一般都是什么10秒、15秒或者是几分钟的小专题,你们为啥节目时长那么长而且价格那么低?因为我们对这个媒体生态很了解,以及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他们很难不跟我们合作,因为当时正是全国打击医药类专题节目的时候,所以地方电台及电视台很大的收入来源被直接切断了,很多媒体没有选择!所以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能给他们提供的是他们没有的内容资源,或者说是可以帮他们创收的资源,还有就是合作洽谈方式不同,史玉柱的《我的营销心得》一书中也有写到类似的广电媒体投放,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所以我们根据当时的资金情况,决定采取属于我们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先从县级、县级市、地级市三个级别开始电话探寻播出时段及报价、把省台、卫视先放一边,暂时不考虑;(现在回想一下,主要还是钱不够。。。当时要是投卫视,哪怕价格高点,ROI也是能收回来的)
* 在一边探寻时段和报价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个风险相对可控的策略,就是试播策略,类似于现在的测试投放,我们跟广播电视媒体谈合作都按年度或者是至少半年的框架来起谈,然后结合节目合作的方式来跟对方的主任要个低的核算到月度的报价,有些县级和县级市的价格可能一档25-30分钟的日播节目时段,一个月下来在3000-50000不等,黄金时段会贵一点,但是地区差别比较大,比如百强县就要比一般的贫困县的报价高很多,但是对于没有效果的广告投入来说,其实不管多少钱,都会觉得是浪费,所以我们会按月广告费核算到每天多少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倍给到媒体,要求试播3天或者7天,比如一个月是3000块,一天就是100块,那么如果你让我试播3天,我可以给你600块或者1000块,而且当时跟主任说我们可以不要票,也是比较好的谈法,你懂的!当然借口是调试节目内容或者说是看看节目效果如何,这里的效果其实对我们当时来说就是播出后会有多少用户参与节目并产生收入,效果好的话我们会直接签下来长期的,而且会把该电台或者电视台的其他空余时段也一起打包拿下来,记得当时有几个地方台一天早中晚几个时段都在播我们的节目,前提也是测试几天,最后留下效果最好的时段,效果不好的就会果断放弃,哪怕短期多花点钱,也为后续止损。
* 制定完相应的策略后,业务开始逐步运转起来了,主要说一下探寻县、县级市等广电媒体有些地方台给我们带来了让人惊呼“我X!牛X!”的震撼,当然跟当时的节目类型有很大的关系,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下辖县,泸西县,这个当时估计也就30多万人口的县,我们每天25分钟的节目,一个月的节目播出成本,也就是广告费是3000块,你没看错,3000块一个月!合到一天是100块钱广告费!当时都不太好意思聊试播了,节目播出第一天,我记得收入是2万1,当时就震惊了,但是节目播出的第6天,台里就扛不住了,只能停播。后续还有就是安徽省安庆市下面的望江县,收入没有上面那么夸张,但是也是极高的投入产出比,可惜节目类型原因都没能播出太长时间,通过这两个地方的爆发,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之前的策略,就是探寻1300多个县和300多个县级市的可播出媒体资源,复制以上打法。
* 当时还是太年轻,以为以上的几个地方是个大概率会出现的,由于资金有限以及覆盖地区太广(当时最高峰一天几十个台播出),有的地区没能严格控制成本及付款方式,最后整体利润比预计的要低不少,最关键的是好景不长,遇到了之前说的问题,SP行业在09年下半年开时已经基本上步入尾声了,号段产品资源也逐步关闭了,相当于现在产品没有好的支付通道了,也就是说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体算下来应该盈利也就不到200万(虽然赚到了账面的百万级,但是后来凭实力基本上也亏的七七八八了。。。)
* 09年下半年开始到10年初便转型做传统广播节目,开始推广合作及寻找新的变现机会,可能是账上稍微有了点钱就开始不自在了,总想着去做这做那,我们其实在之前项目启动后两三个月就启动了传统的广播节目制作业务了,一方面是延续之前没能坚持的东西,另外也就是想再通过优质的内容来换取贴片广告时间,让公司能够有业务继续做下去,所以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把团队的人员扩充到了20多人,换了大的办公室,装了录音棚,做了两档广播节目,运营成本一下就起来了,差不多坚持了半年的时间,期间一直在做内容,基本上没有收入,再看看账上的资金,此时已经亏损大几十万进去了(所以第一次凭实力亏掉的几十万是持续没有收入的高成本消耗!),难道这条路真的少了之前变现的方式就走不通了吗?短期看可能是的,但是当时没有坚持下去!在Y老大的建议下于10年4月左右开始忍痛裁员,缩减成本!重新调整方向!
* @2010年6月初入局当时应该还是不到百团大战的团购网站项目!当时我们还被作为草根代表接受了《第一财经周刊》的团购专题封面报道,在无技术、基本上无互联网经验的情况下几天时间网站上线!开启了互联网的探索!
* @团购网站期间自己的网站没赚到什么钱,但是过程中通过选品跟各大团购网站合作,做出了独家的两款爆品(一款生态玩具以及一款通用体检卡),赚了几十万,但随着千团大战及后续的发展,发现自身缺乏太多关于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中间也花了几个月时间专门学习了网络营销等相关知识,打算再次通过职场历练自己,最终首次创业之旅在2012年划上了暂时的句号!(故事太长了,团购及相关的后续经历如果感兴趣的话,之后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
三、十年回首 生财复盘
* 虽然是十年前的经历复盘,虽然项目有他的时代特殊性,虽然有人会认为是不是有点灰,但分享出来我相信总有人能从中挖掘到其他思路!
* 传统媒体的价值也是值得再去挖掘的,不管是广播还是电视,都有属于该媒体的特性,毕竟官媒对于有些类型的用户来说信任度的建立和背书天然就要比其他媒体高!
* 试播或者试投放,你得去试才知道,但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及时止损,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我做的不好,也要继续学习!
* 千万不要觉得你比别人聪明,觉得大部分人都是傻子,往往踩很多坑的人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才上当的,对待有些事情做个傻子挺好!
* 项目分享完了,之后我也经常会有以下的假设和思考!
* 如果当初坚持搞音频内容,那么熬到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网络电台的机会出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谁能知道呢?
* 如果当初去投放卫视,是不是可能获取的用户会更多,投入产出比也会不错呢?是的,后来试算过,但是,其他的风险谁知道呢?
* 所以人生没那么多如果,回首十年前的创业过程,其中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经历了比同龄人多的事情,收获的是经历和阅历,做事先做人,与人为善,多交朋友,懂得吃亏是福,你会收获更多;忧的是项目的失败和团队的解散,以及没能真正的让项目持续性的盈利!
四、折腾不止 江湖再见
* 近几年做了挺多的事情,但是能说的其实不多,都是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的,比如13年做的第一款手游,几乎没有市场成本投入的情况下产品做到App Store总榜前三位置,千万级下载量;14年做的第二款手游,也冲到过总榜前5的位置(后续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 15年做的生鲜订货系统,被行业内一家号称拿了8000万融资的公司反手就是来抄袭,项目也因为多种原因后续放弃了。
* 创业之后截止到现在折腾了电商、游戏、生鲜供应链系统、智能硬件媒体等项目,也在继续积累经验及寻找着机会,期待下次的爆发!
* 目前在做体育相关的项目,也跟Z老大(Z老大是caoz老师传说中的神秘群的群友哦!所以你懂的!)在看一些项目,有对股票及企业评级相关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当然其他项目也可以一起探讨,希望结交更多生财好友,共同进步和成长!我的微信:huluso (请备注:生财有术)感谢生财有术!感谢亦仁!愿五月的第一天此文能带给每一位生财有术的朋友好运和收获!
PS:听说生财有术的朋友们看完内容都会随手点个赞,哈哈!来!让大家看看吧!下次分享更多精彩故事!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