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喵喵大佬的内容,感想如何
喵喵大佬,内容原文:链接
【引言】
看完通篇,第一个强烈的感受是
系统学习管理知识的个体和不系统学习的个体,在对事物、自身的系统认知这个点上,差异巨大
看完内容,好像看懂了,关闭网页,好像啥也没记住。
那么喵喵大佬分享的内容,对我接下来的工作和项目有什么帮助,尤其是「关上课本」之后,在具体的落实上有什么帮助呢。
【梳理一下】——我看懂了多少
先把全文内容用我自己的话,把「自以为理解」的部分简单罗列一下:
认知,抽象,需要多训练。遇到一个新东西,多去思考、体验、感知(亦仁之前说抖音的服务,不贵的话可以买回来试试,估计就是多体验,强迫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他这个能赚钱,进而多思考)
怎样算得上「认知能力比较好」,能拎得清,能举一反三,能找到表面无关但内在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找得到关联性,说明你对表象背后的本质有认知,不同场景下都能把握住。
「举个例子」
曹大说hao123的成功案例,说这个网站当时的logo很模糊,但是保存在本地;竞争对手嘲笑hao123,说他们太LOW,竞对的做法是连接云端,再返回数据,所以会比hao123慢1-2秒钟。曹大的点评是:你的内容究竟有多好,值得让用户多等2秒钟。
我说媳妇的猪脚,有一次做了个烤猪脚,黏在锡纸上,吃一个猪脚2分钟,弄掉粘住的锡纸5分钟,我就和领导说:你这个猪脚究竟有多优秀,值得让用餐的人多等5分钟。(当然我肯定挨揍了)
这算不算「找得到关联性」。
再说细一点,认知能力的进阶:大局观,明确优先级
遇事不慌,我能掌控事情的走向,而不是被繁杂的噪音干扰自己的行动。
「举个例子」
最近在搞知乎培训,自己的知乎账号运营,日更的内容我就交给其他人做。
相当于花钱买时间,这算不算大局观,或者事物的优先级划分。
模式识别,这个点,理解不到位,大概看到的意思是:多看多懂,多总结,遇到一个新玩意的时候,套用之前的模式,去理解这个新的东西,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发现「本质」。
这个能力,多看多总结才能慢慢掌握。
喵喵大佬的原话:“需要高强度、高频次的练习”。
核心,多总结,别偷懒,越懒越废
「举个例子」
我在开知乎的培训班,收费的。帅张也开知乎培训班,他是免费的。
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为什么做免费的
相信一定不是慈善,而是有更深一层的诉求
具体是什么,我就没往下想,慢慢的就忽略了这个事。
这样看来,「多总结,别偷懒」,我是不是被戳中,偷懒了。
继续看原文的内容,接着说到4个视角,以发精华贴得龙珠为例
(图片1)
(就是那个火柴人图片,讲4个角度的人群位置的图片)
1、自我为中心,我我我我,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我要XXXX。
这一层看懂了。
自我为中心,写出来的东西多半是意淫,不得行,写的再爽也是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会反问一句:我写这么好,你凭什么不给我精华
2、2号位,信息接收方,亦仁做为裁判
这一层看懂了。
写到星球里的内容,想拿龙珠,将心比心地从「裁判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写出来的东西对他人有益、对裁判有启发、对星球建设有帮助,挑出「自我意淫」的层次,多考虑对方,写出来的东西也许不同。
3、3号位,旁观者角度去看问题
这一层假装看懂。
做「对社群有益」的事情,才有可能得到龙珠
4、4号位,从「小系统」跨越到「大系统」
这一层,应该也是没看懂。
除了考虑裁判的喜好,也考虑到星球这个大系统,做对大系统有帮助的事情。
比如,内容干货,适合社群的成员去分发到公众号,为更多人提供信息和价值
或者,优质内容和优质案例,也能帮助社群作为运营的宣传——你看我这个圈子的XXX,他做的多棒,你们也快来付费入群吧。
那么通篇看下来,234岂不是一个整体
变成:我——他人,一共2个角色
只考虑自己的东西,写出来就不棒;多考虑他人,写出来就很棒,至于是裁判、围观群众、还是圈子里的其他小白朋友,只要是对这些人有益,对他人有益即是。
区别啊,要我写我只能写出1-2两个位置。决想不到4个位置的细化区分。
【结】
为什么说看懂了,因为看上去确实简单,不就是认知嘛,我多留意多观察就好了
为什么说没看懂,因为由下至上看容易,自己往上爬的时候很难。
接下来做事的时候,要把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进去,加持到自己的动作当中才能产生积累和质变,如何「加持到行动中」这一点,有难度,要花时间,所以说没看懂。
以后遇到新的案例、项目,提醒自己多想想关联性的东西,能融汇最好,能贯通就更强了。
看完喵喵大神的内容,我的收获就是,记得以后多提醒自己,留意关联性,加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