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餐饮的客户最近跟我说,北京的餐饮这一年可能没啥指望了,我觉得这句话不算悲观,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

有个餐饮的客户最近跟我说,北京的餐饮这一年可能没啥指望了,我觉得这句话不算悲观,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但是餐饮,甚至很多线下实体,都可能要关门歇业了。
新冠肺炎不仅仅是一场大瘟疫,更是经济上的一次流行性病毒袭击,这就像自然进化法则一样,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
当然你可能说,这不公平,不是我不努力,是这样的情况百年不遇。或许是吧,不过你不要忘记,上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过发生在80年前,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也不过就在12年前。
这句抱怨的话也许没错,但没有用。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就是这样,永远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我们能活下去,一来靠运气,二来靠对危机的预案。
比如,今年健身器材的生意就不错,我们的客户金史密斯走步机上半年的销售翻了一翻,比如方便食品的销售,很多企业是500%的增长。这个跟实力没关系,只是运气好。
但你要注意,每个企业不会总是运气那么好,要想活得长久,你必须有能力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有些企业老板的很多问题都在于,他们对成功太过期待了,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是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来假设,所以麻烦很快就会来。如果我们按照最坏的情况来假设,那麻烦到来时,至少我们不会死掉。
我说一个例子。我们公司两周前刚刚搬家,但一进来就发现,如果再招聘两个人公司就要坐满了。然后呢,我们就接着租下了隔壁更大的那个院子。
其实我们之前看房子的时候就讨论过要不要租那个大的,当时是3月份,虽然我们有一些业务在手,但疫情很不明朗,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那我们宁愿保守一点,租一个小的。
现在决定换一个大的,不仅要再搬一次,还浪费了一些装修的钱,那这个决策错了吗?我认为这个决策依然正确,因为你无法预计未来,只能按照保守的预计来决策。
最近看《链接》,查理芒格说过这么一段话:你们很可能会说:“谁会在生活中整天期待麻烦的到来啊?”其实我就是这样的。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现在我已经84岁啦。就像爱比克泰德,我也拥有一种蒙受恩宠的生活。我总是期待麻烦的到来,准备好麻烦来临时如何对付它,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乐。这根本对我没有任何害处,实际上,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你要问我怎么在“疫情”期间活下来?其实,我并不知道怎么才能活下来。但我知道,如果你在疫情之前就为突发的情况做好了准备,你活下来的几率比较大。
工程学上有个概念叫“冗余备份”,就是关键部件的设计不能刚刚满足需求,而是要做多余的备份,才能应付紧急情况。
放到商业上,就是要对危机有尽可能多的预案和准备,要设想最坏的情况,比如华为就面临美国一个国家的封杀,如果没有早期的备份,可能很快就死掉了。
当然也有的企业能通过快速调整适应灾难的,不过也是少数,大部分体质差的企业是经不起打击的,一次灾难能消灭它们。
在疫情初期,我在得到的老师群里曾经听王烁老师聊过一个话题,他说他们家常年储备三个月的余粮,而如果进入非常时期,他会储备一年的粮食和基本生活物资。这个就是对未知危险的冗余备份,也许这个物资储备他们一辈子也用不到,但没关系,那只是一个保险,保证你在非常状况下还有生还的可能性。
所以再回到企业如何在疫情中生存下来这个话题,其实最好的策略不是临时想办法(当然这也不失一种应对方法),而是早就准备好了过冬的余粮。
今年年初,我和我太太曾经交谈过我们对疫情的看法,那时她正在读塔勒布的《》和《链接》两本书,她就跟我说起了冗余备份的话题。她说公司的现金现在可以保证一年没有收入而维持运转,将来公司的风险准备应该至少是保证两年运转。
一个人去创业,大概有几种结果:做得成、做得大、做得久。其实做成一件事本身不是特别难,难的是做得大,更难的是做得久。因为时间越长,不可知的风险就越多,你面临的困难就越大。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百年企业,首先是保证不死,其次才是增长和发展,要想有不死之身,那就要做好冗余备份和危机预案,就像查理芒格讲的,永远等待着麻烦的到来。

生财

这种引流也可以吗?

2024-4-9 7:04:13

生财

各位圈友 大家好 我是做教育的刘校 我还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科学做笔记 我自己设计了

2024-4-9 7:04: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