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链接 没来得及发,今天来。
很多人想创业,都觉得得做个产品,其实不然。
对应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都对应着很多解决方案,如:文章、课程、社群、工具、问答、咨询、训练营、电商等。
只要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解决方案无高低贵贱。
具体来讲,你觉得围绕跑步这个点,可以做哪些事?
今天的这位分享圈友,链接 ,他将分享他设计了哪些方案,来服务那些跑步者,以及有哪些结果。
来,有请链接 分享。
——
大家好,我是老虎,很荣幸能接到邀请给大家分享我做跑步社群的经历。
与各位大佬相比,我做的事都很简单,也没有发什么大财,权当是对自己这几年做自媒体的一个总结吧,总结的过程或许可以让我理清思路,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方向。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老虎,前优酷运营,公众号“跑步者说”创办者,线上跑步习惯养成社群“百人百天”发起人,目前为止,已经累计 2.5 万名付费用户。
我是 2013 年开始做自媒体的,那时候公众号还算是刚刚起步,类似于现在的视频号,但大家都没什么感觉。我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在考察了多种运动项目后,选择了跑步。又因为 30 多年始终没有把一件事坚持好,所以就准备从公众号下手,看看自己能坚持更新多长时间。
过程比较辛苦,无非就是每天坚持更新,结果在 2014 年年中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跑步运动的爆发,我的公众号一下子火了起来,迅速累计了 10 万+的粉丝,而且那时候打开率和活跃度都很高。
很快,公众号开始给我带来不错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我的工资收入,所以我很快就从优酷辞职,专心干起自媒体。
粉丝的爆涨加上对互联网运营的敏感,我很快在网上发起了第一个“契约金”激励机制的跑步社群,报名人数从第一期 100 人,到第二期 120 人,第三期 700 人……一直到今天,我们的第18期刚刚开始,目前每期报名人数稳定在千人左右。
记得刚开始做公众号时,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营利,那时候大家之间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赚钱”,我还为找到答案专门花了 500 块钱买了一个讲座的第一排位置,向当时自媒体界的大佬提问。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分享一下做一个跑步或者运动类公众号的赚钱思路:
1、广告费
当你有了巨量的粉丝,公关公司就会主动找上来询价,当时火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三个广告公司的人加我,经过筛选后,每个月能发五六条广告,当时我的广告报价是 1.5 万。
2、电商
垂直领域的好处就是可以精准定位大家的需求,我做跑步号就会推一些跑步的产品,这一块也是跑步公众号主要的收入来源。
3、报名费
这是我与其它平台不同之处,因为我有“百人百天”线上社群的活动,每三个月就会发起一次,报名费是 399 元,其中包括 200 元的契约金,这一块虽然赚得不多,但因为是以社群的方式沉淀下来用户,对于后期有非常明显的收益表现,这一块稍候再谈。
4、各种衍生产品
包括自我品牌的打造、跟跑步相关的其它社群的开设,以及更广一些的健康食品的销售,都有很大的想象力。
接下来,主要结合第 3、4 点,谈谈最近一段时间我所做出的一些项目。
刚才说了,通过跑步社群其实目前遇到了瓶颈,报名人数上不去,报名费又不高,收入就到了天花板,怎么办?
正如亦仁老大前几天分享的那个例子说的:先向女性用户售卖 A 罩杯,再向她们推荐丰胸产品。
看起来都是套路,其实是非常真实有效而且对用户产生很大价值的商业方法论。
说说我做了哪些“丰胸产品”:
1、减脂训练营
2、个人成长社群
3、英语训练营
4、科学饮食训练营
5、写作社
6、读书社
7、早起社
8、健康食品
以上说的有一些今天已经慢慢砍掉了,有一些是刚刚开始做的。说一说逻辑。
做跑步社群之后,因为我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群氛围,大家坚持得都很棒,平均完赛率可以达到 90%以上,意味着 100 个人参加,100 天结束后,有 90 多人可以坚持下来。
这就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会对许多困难的事产生挑战欲,征服欲,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因为跑步成功减肥 30 斤的,我到今天已经坚持跑步 8 年了,前几天还发了一个 10 年前和 10 年后的照片对比,明显今天的我更年轻一些,也就是说,跑步八年来,我年轻了至少 10 岁。
这种成就感会让我每天都活得非常有劲,目前为止,我挑战了许多事,比如 100 天写作、100 天写 10 万字小说、100 天做 100 份不重样的对称早餐、100 天健身、100 天练字、100 天做俯卧撑、100 天戒酒、100 天素食等等。
在我的影响下,社群里的许多人也产生了同样的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我才发起以上的各种社群,其中个人成长社群“慢变社”是收费最高的项目,年费是 1198 元,有将近 200 名用户。但后来为什么写作、读书、英语不做了呢,主要原因还是觉得有些太散,我是做跑步的,主打一个“健康”就足够了,健康的产业太大了,我要拿出全部精力深耕下去才行。
所以到最后,我把重点侧重于减脂和健康食品两方面。
在这里,我想让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其实在来生财有术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跑步这件事,价值不大,报名的人没有那么多,报名费也不高,特别是来了生财有术,觉得什么行业都比我做的好,你看人家做的那个多大众化,我做的这个太小众,你看人家做的年营业额几千万,我赚的这些太寒碜……
后来也是亦仁大大说的吧,别总是羡慕“别的”行业,每个行业都不容易。
然后在我关注的“小北”的梦呓里看到有一次他列举的几个市场巨大的项目,其中有一个就是“减肥”市场,我如梦初醒,做了这么多年的健康项目,其实我一直离钱挺近的,真是当局者迷啊,所以我的下一个“丰胸产品”就是做出行业内标准最高的“减肥社群”,这个社群我会与目前市场上做的有明显的差异化,最主要的有几点:
第一:时间跨度
目前市场上多的是 14 天甩脂计划、21 天减肥计划等等,说句良心话,减肥怎么能如何功利呢?快速减掉的一定不是脂肪,大多数都是水,而且快速减肥也不健康。我做的产品首先会有一个至少 100 天的跨度,让大家在健康的训练计划下,看到长足的进步。
第二:心理建设
市场上减肥社群现在主要通过饮食、运动两个方面,但其实还有一项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心理建设,许多人的胖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只能用大吃大喝来满足、慰藉自己,但他可以都不知道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会请一个心理咨询师作阵,从根源上找出问题,让大家最终能卸下伤痛和脂肪。我们就要做出这样一个有情调,有人情、有温度的减肥社群。
我其实想通过这点说明,其实许多产品一开始没法想明白,但只要认准了一个领域,不停地收集用户的需求,不停地进化迭代,就一定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和肯定。
那接下来,再说说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后置项目”。
除了跑步社群,之前传统模式的减脂社群还在运作着,在不同的社群会发现需求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跑步社群,大家讨论的多是跑步装备、比赛、训练计划等信息,那我们只要给大家提供好跑步装备就可以了;减脂社群内大家目前更明确,减肥无非就是运动和饮食,所以如何饮食就成为高频讨论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在讨论到好的食物时,就会有批量购买的行为。
所以,我就回老家做起了“农业”。
听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是吧,但里面还真是有联系。
我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苹果
苹果大家都认可它的营养价值,我推出的主要是针对城市白领的的一款产品。平时在市场上或者在网上买的苹果,大多数是个头特别大的苹果,别说女士了,我一个男的有时候吃一个都会觉得撑得慌。
我在北京上班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水果店中午生意特别好,一些女生就只会买一个苹果,回到办公室当饭后甜点。所以这时候的苹果一定不能太大。
所以我就推出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白领用苹果,点明的场景就是午餐后食用。这样一来,本来个头小的苹果在老家其实挺不好卖,果贩子不想收,也给不上好价钱。这样赋予了消费场景,大家购买欲望就起来了。
当时这个苹果是卖了 300 多箱,作为第一个产品,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二个产品是“全麦粉”
全麦粉目前在农村其实很少吃,因为农民感觉刚刚从苦日子过来了,一定要吃精细白面大馒头才行。但在城市,观点又截然为同了,特别是对于减脂人群,吃的越来越讲究,衍生的产品全麦面包也非常受欢迎,但市面上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99%的全麦面包都不是纯全麦,怎么办?买全
麦粉自己回家做最放心,所以我就推出了全麦粉产品,大家也很喜欢。
做着做着,又来新需求啦。
有一天有人就问,有没有“发芽全麦粉”,在这之前,我还从来没听过这个概念,她问了之后我才去问磨坊老板,老板说没有,发芽的怎么吃?
我接着又问我妈,我妈就回忆开了,说以前年头不好的时候,小麦收回来老下雨,就容易发芽,发芽的小麦磨出的面粉不容易发酵,也不香,不好吃。
我接着在网上查,发现这种发芽全麦粉在国外特别受欢迎,营养价值更高,对减脂效果更好。
所以你看,我的下一个产品思路也有了,那就是做“发芽全麦粉”。
你发现没有,我做自媒体的轨迹很清晰了,跑步-健康-减肥-健康食品-特色食品。
做了健康食品之后,因为涉及的都是吃的领域,你再推出一些土特产、生鲜水果就顺理成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今天 6 月份又回老家尝试卖烟台大樱桃,结果最后卖出 600 多箱。
卖完樱桃之后我又预告了下一步要做的几个产品,比如花生油、无花果、适合健身人士的烤红薯等等,大家都很期待。
所以其实这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又是紧密相连的,正好农产品的又可以补充到社群的空窗期,现金流就更充足一些。
跑步市场从 2018 年的跑步数据看,全年大约有 100 多万人参加马拉松运动,这个数据比起欧美国家,还非常少,所以中国的跑步市场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100 万人只是去跑了马拉松,我们做的其实是马拉松之前的市场,从用户报名数据可以看到,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的比例是 7:3,这同马拉松参赛数据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我们做的其实更是一种形体管理和自身成长的事,女性报名人数就会相应高一些。
而女性用户的特点就是比较感性,我在每期毕业时总会写一封信给她们,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拉拉家常,最终你会发现,运营社群从整体上看是为了让大家锻炼好的身体,其实最后还要抚慰灵魂,身体和精神上的东西,一个也不能少。
所以我们的社群续报率也很高,大约在 50%以上,因为每期完赛率都在 90%以上,一群积极的人聚拢到一起,会产生更积极的结果,这种好的结果又会促成他们向着更远的目标挑战。
我们的高端慢变社这个社群,基本也是从百人百天吸引进来的人群,首先它收费比较高,跨度比较久,如果不是经过前期社群的积累,产生信任的关系,陌生人很难被打动。而我们招收到 170 多人,直接促成销售 17 万,1000 多人的社群,转化率基本达到了 15%,我相信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算是比较理想的数据。
所以,其实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不论做什么行业,都要重视“社群”,尽量近距离接触用户。
特别是这次疫情,我们会发现世界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就拿我做的跑步这个行业来说,遭受到巨大的打击,特别是一些赛事公司,直接停摆,马拉松不让办了,就意味着赞助费、报名费没有了。还有一些健身房、线下跑步训练营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我做的线上跑步社群,几乎是没有影响的,只要大家的跑步需求还在,我就可以继续发起“百人百天”,可以在社群里卖产品。
社群搭建好了,一定还要让用户有事做,并不是把用户拉到群里就不管不顾了,那样的体验还不如不做。
这一点,我觉得咱们生财有术做的挺好的,当用户体量上来以后,又分别开设了 TK 和视频号两个垂直星球,这样经过垂直划分之后,需求更加明朗,运营活动也就得心应手了。
另外,社群搭建只是第一步,那些用户进群之后只能说属于微信群的人,有一天他离开了退群了,你依然找不到他。这时候就需要做到第二步,加微信,也就是流行说法:私域流量。
我其实也是后知后觉,目前也只是加了两个微信号,将近 10000 人,从日常的活动推广和互动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我觉得这一点,生财有术也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家一定不要漠视,一起学习起来,实践起来。
在运动跑步领域,我已经有了几年的积累,只要有流量,可以快速复制,所以目前我做的事,也有给抖音和快手一些健身达人做社群运营的工作,未来也不限于做其它领域的,只要是跟社群相关的,都可以。
文字没有润色,说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我做的都是粉丝经济,所以一直做的事就是更好的完善自我,吸引同频的人,然后大家一起成长进步,我也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如果大家在社群、大健康、农业土特产方面有资源,可以一起聊聊合作,我的微信是 runnertiger,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