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卖自己,你会怎么卖?
之前星球里面分享过一个成功的案例,链接 设计师日记公众号主理人,面向互联网设计师这个垂直细分领域,提供信息、服务、培训、社群等服务,目前他的星球有已有 8000+ 活跃付费会员,可以说,卖的一手好“自己”。
今天的 ,再给你介绍一位产品领域的圈友
来,一起看链接 今天的分享。
欢迎 👏
———
Hello,大家好,我是唐韧,前非著名程序员,先不知名产品人,一个自由职业兼创业者。
感谢亦仁大佬邀请,能有机会在生财有术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历。
我是自己同名公众号「唐韧」的作者,主要面向互联网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还包括技术、运营和泛互联网人群。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一个只有 5 万用户的公众号获得百万营收的,以及我是如何运营垂直领域社群的。
先介绍下自己。
我曾经是一名程序员,2008 年开始做 Web 开发,2011 年接触移动开发,能同时开发 Android 和 iOS App。
2012 开始写作,并成为微信公众号的第一批注册用户,至今已坚持写作 8 年。
2014 年参与互联网医疗创业,作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从零到一经历了团队和业务的从零到一,期间从技术转型产品,成为了一个产品经理。
2018 年初,离开创业团队加入京东,负责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大药房的产品工作,年交易额近 80 亿。
2019 年 7 月,我从职场离开,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到现在,正好是我裸辞一周年。
过去这一年,我没闲着,开始做了很多新的事情,自己也注册了公司,逐渐从一个自由职业者往一个创业者转变。
因为持续写作,从技术类文章写到产品类文章,现在我的写作领域比之前要宽了不少。因此也积累了一批读者。
我的公众号「唐韧」现在有 5 万多读者,作为一个从 2012 年就开始写作的人,这点读者量其实不算什么。
但持续输出以及主攻垂直领域,从 2019 年开始,我陆续获得了收入上的回报。
去年离职当天,我公众号「唐韧」读者数是 23291 位。到今天,这个数字是 50588 位,增长率 117%。
过去 365 天,我在公众号累计写作文章 276 篇在文章打开率上,文章平均值在 10%~12% 之间。
此外,我也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星球,星球建立至今也快 3 年了。知识星球用户数从去年离职时的 628 增长到今天的 1989,增长率 212%。
同时,面向垂直人群,我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课程《产品经理的技术必修课》,学员从 3000 人增长到 5000 人,增长率 67%。
这门已经上线快三年的课到今年也正式下线,进入新的迭代期。另外,我也在准备我的第二本书。
截至到现在的过去一年,累计输出文字 150 多万字,平均每天输出 4000 多字。
这些事情都给我带来了收入,另外还有公众号的广告收入。
我公众号广告排期现在需要提前两个月预定,因为比较垂直,且在这个领域用户还算是人比较多的,另外加上我严格控制发广告的频率(每周不超过2篇),所以不提前两个月以上很难约到。
我的星球用户基本来自于公众号的忠实读者,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会更进一步成朋友。
我不把公众号读者当粉丝,而是当成用户和朋友,所以写作风格上更倾向于聊天体,而不是媒体化写作。
我是做产品的,所以我一直把自己做的事情当做一款产品去打磨,从定位、到设计、到运营、到数据反馈和持续迭代,每一次调整都像一次产品升级。
为此,我也给自己定义了一套增长模式。
图片: 链接
实际上,我也是在做个人品牌和服务。
因此,我也给自己设计了一套产品模式,包括我要做什么、为谁服务、怎么赚钱。
图片: 链接
这两套机制是我一年前定义的,到现在持续执行已经一年多了,效果还可以,也验证了当初的战略没有失误。
但是,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持续优化和迭代,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能带来收益,是我比较看重的。
在上面这些事情里,运营知识星球是我投入时间和精力比较多的,我也把它看成是一款产品。
接下来,我会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从零开始建立并把星球运营到 2000 人的,以及如何通过一个5万人的公众号创造百万营收。
01 创建
2017 年 9 月 12 日下午,我注册了知识星球 App,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星球。
当时的名字叫「唐韧的读者朋友们」。
内容主题是对我公众号内容的延伸,或者说升级。
因为公众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次,且基本都是长文,所以对于一些短而有价值的内容就无法触达读者。
于是我就想,如果结合知识星球的工具属性,我创建一个付费社群并由我提供内容,是否有人愿意付费?
内容主题是围绕产品经理学习、工作和行业交流的,面向的是产品经理以及对产品感兴趣的人群。
作为一款付费产品,交易的东西就是我的时间、精力和知识。
读者付出的就是星球门票费,有效期一年。
所以,我邀请了一些读者进行单独沟通,跟他们讲我准备做什么。
其中有一部分人表示愿意相信我,觉得我在公众号的内容还不错,付费社群的内容应该也不会差。
基于这种信任,最初 10 位同学成了我知识星球的第一批成员。
3 年过去,到现在仍然有 7 位在我星球里,这一信任和陪伴整整持续了 3 年。
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是不相信的。
他们认为现在还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且一年的时间很难坚持,如果中途你跑路,那就算是被割韭菜了。
我非常能理解这种想法,因为类似的情况确实很多。
但 3 年过去,1000 天的时间里,这种情况并没有在我这发生。
可以说,让那些以为我要割韭菜的人失望了。
02 设计
有了基本的产品定位,作为一款内容型社区产品,接下来就该设计信息架构了。
实际上,就是星球的内容体系。
因为读者加入后需要快速对星球能提供的价值建立认知,此时就需要有清晰的信息架构。
从内容结构上,最初的版本其实是非常松散的,并没有形成结构化的内容体系。
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分享,所以内容比较随机且分散。
后来意识到这种方式其实不利于大家系统性的、有主题性的获取,于是我准备对内容进行结构化。
结构化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开辟不同的内容板块。
我给第一个内容板块起了个名字,叫做「PM_Insight」,寓意产品经理的日常思考和洞察。
在这个内容板块下,分享的都是我对于产品的思考,直到现在,我已经把它单独做成了一个专栏。
每周一的早上 9 点,都会由我或者星球里的其他同学来分享一篇长文,主题就是用产品视角观察世界,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
有了固定的主题内容,读者就会形成期待,有了期待就会形成固定认知,这样能提升星球的活跃度。
但是,一个内容板块显然不够。
后来又推出了「主题分享」。
在这个内容板块下,我会围绕一些特定领域的主题进行分享,形式包括PPT资料、直播等。
到现在,这个板块已经固定成了星球内每周四晚上 9 点的直播分享,每周举行,从未间断。
分享人都是来自星球内的优秀成员,我也会从外部邀请一些嘉宾过来分享。
前面提到的两个主题,其实还是从内容输出和知识分享的层面提供价值,但接下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成员还是独立作战,群体关系并没有形成。
说白了,大家在这里都是自学,并没有交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引入了「好书推荐」的板块,支撑它的实际上是星球读书会。
而且,我们的读书会有一个特殊的规则,那就是加入需要交纳 49 元读书基金,但这个钱并不是花掉,而是暂存在基金池。
坚持共读 21 天,结束后完成挑战的可以平分读书基金。
为了增加挑战和趣味性,还增加了漏打卡补交 9.9 元的策略。
也就是说,21 天结束后,读书基金的金额是会超过预存金额的。能完成挑战的,就能获得超过之前的投入,同时还收获了阅读。
在这个机制下,星球内原本独立的个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彼此,产生了交流。
大家会分享读书笔记,会相互推荐好书,结束后还会分享读书心得。
到现在,读书会已经持续了 10 期,累计输出了 11000 多条读书笔记。
单兵作战、集体共创的模式都有了,接下来就是持续加强它们。
后来,又陆续开辟了很多内容板块。
有关于产品的、关于读书的、关于写作的、关于职场成长的等。
这些内容看似独立,实际上相互之间都起着很好的协作作用。说白了,社群内容体系的建设,就是要给用户持续建立稳定性。
不断更、不跳跃、不出格,这跟运营公众号是一样的。
03 运营
产品的基本结构有了,除了持续丰富和创新外,还需要主动干预和经营,那就属于运营的范畴了。
前面有提到,在内容板块上从零到一的过程实际上都是基于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驱动运营,用在星球第一阶段是比较贴切的。
有人会觉得我在公众号发广告影响阅读体验,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成本问题。
如果在公众号我持续输出但没有收入,这件事在生意上就不成立。
更何况,我全职在干这件事,所以需要有收入。而广告就是公众号目前最合适的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星球内是没有广告的,因为星球门票就相当于会员费,就跟订阅视频网站会员看视频无广告一样。
任何商业模式的成立,其实都是一场彼此相当的交易。
在持续运营的过程中我又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 80% 以上的内容都是我在创造,大部分人都是读者。
虽然这符合一般规律,但想让社群更有活力,需要动员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来。
持续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每天星球内的内容都是我在提供,大家都只能等。
因为我的时间精力以及内容创作的频率可能跟不上星球人数的增长,这会形成一种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推出星球内的「成长进阶日记」,让每个人都能输出,内容包括对产品的思考、时间以及成长复盘。
如果只是吆喝,显然没用。
为了鼓励大家输出,我制定了一个策略,连续输出成长进阶日记 365 天,可以获得门票双倍返还,还能获得第二年的免费门票。
在这个机制刺激下,星球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在数据上是直线上扬。
为此,我们的星球到现在基本每周都会登录全网付费活跃榜,且多次都是在前三的位置。
在这个策略的影响下,内容供给的问题解决了,星球各项指标数据也都上去了。
接下来,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有了数量后,如何保证质量?
因为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真正能创作优质内容的人会浮现出来。
去发现那些既能创作优质内容,又乐于分享且有行动力的人,我会邀请他们加入我的团队。
到现在,我们有一个专门的 5 人小组就是负责筛选星球内每天产生的内容,挑选出来并设为精华。
只设置精华还不够,因为激励不足。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定的激励措施下鼓励优质创作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于是,我推出了「糖球计划」。这也是从亦仁大佬的「龙珠」得到的启发,在此也专门感谢一下。
简单说,糖球就是一种价值货币,发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创作优质内容来获取,能被评选为精华的就能获得一颗。
有了生产,还需要消费。
所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更高端权益去满足糖球持有者的消费,包括加入糖球俱乐部、获取额外福利、以及兑换星球门票等。
包括后来推出的星球会员日,我们会把每月 30 号定位星球的会员日。
在这一天里,我会面向星球成员发放一些福利,比如上次就送了CHERRY键盘、猫叔的签名书、我朋友Sky的星球设计日记星球门票、星巴克储值卡等多种礼品。
在上面这两个策略的综合影响下,星球的内容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
这些人是未来我要发展过来一起做事的,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把这款产品继续做大做好。
而我们,实际上就是为近 2000 位星球成员服务的团队。
后来,为了能更加垂直,我把名字从「唐韧的知识星球」升级成「唐韧的产品星球」。目的就是一目了然。
名字反映了品牌,也突出了品类,我认为比之前的更好。
04 团队
现在星球成员已经快 2000 人了,他们大部分是产品经理,还有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人。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分享内容,有很多人在这里认识新朋友或者合作伙伴甚至人生伴侣。
据我所知,在星球里是有同学找到了自己的男女朋友的,也有在星球里找到工作的。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有同学在星球学习一年后,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且薪资涨幅还不小。
这些都是让我非常欣慰的地方。
我们的星球不算大,但很温暖,这里的人很友善,内容也都很优质。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我一个人显然不够。
所以从年初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建立团队,成员都来自星球内的活跃分子,且大家都有很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我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全部线上协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位同学分别负责星球内容建设、读书会、写作营和我们的成长赋能计划。
所有的同学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兼职一起做事,我们划分了小组、确立了机制、明确了目标。
其实对我或者对其他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有产品、有用户的真实操盘项目,运营得如何,全看我们怎么做。
一个人做可以做的很好,但很慢、也走不远。
一群人做可以做的很大,也能走得更远。
相信团队,相信每一个人,我们一直在践行一起见证彼此成长的初衷。
未来,我们还会吸纳更优秀的同学一起进来做事。
写在最后
以上,是我做星球的一些经历和方法,其实做公众号也是同理,不能凭感觉,要有策略、有方法、有执行,而且重在坚持。
从创建、产品设计、产品运营、团队建设等方面,确实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
好在现在看到了初步成效,我也相信未来它会成长得越来越好。
我们的目标也很简单,团结一群人,用产品视角观察世界、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和大家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做一件事,不难。
做好一件事,很难。
坚持做好一件事,难上加难!
只有真正做过,才知道打磨一款产品有多不容易。
好在,我没有放弃。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幸运。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保持思考、保持行动、保持向上!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也感谢亦仁大佬给这个机会能在生财有术进行分享。
欢迎大家和我沟通,我的公众号是「唐韧」,私人微信号 ryantangv,添加备注「生财有术」。
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