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用好主业所学赚回400万和2块地皮的 感谢@亦仁提供这么好的题目,让我们静下心来审视盘点过

我是如何用好主业所学赚回400万和2块地皮的

感谢@亦仁提供这么好的题目,让我们静下心来审视盘点过去,理清思想上的迷雾,校正航向增添动力,激励我们在生财有术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

这篇分享汇集了这些年我在工作、投资中的真实的经历,阅读时间约15分钟。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我是如何看待主业与副业的。
——我是如何用好主业探索副业的。
——关于主业与副业的思考。
重点在第二部分,从不同维度介绍了4个投资房产的具体例子。

我在省级单位工作,平时非常注重学习,关注研究国家政策,每年坚持读100本书,对新事物心怀好奇,这些既是干好主业的工作需要,也是我平时的爱好,我在干好主业的同时,一直做有心人,注意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指导实践。

一、我是如何看待主业与副业的。

能在同学和同事等同龄人中一路杀出来,并且始终走在前列,我是对得起优秀两字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职场的今天。

优秀两字的背后,是远超同龄人的付出,这包括如饥似渴勤奋的学习意识,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追求精品质量的职业精神,谦虚谨慎如履薄冰的敬畏姿态,日复一日反思求已的修行自律。

没有这些,就打不下主业的根基,也就没有事业的未来和人生的坦途。

职场的成功与升迁,绝非小说与臆断的推测,必须是用无数心血与时光累积起来的水到渠成。

(一)副业不能影响主业。

如果没有在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时都在思考主业,那说明你没有在主业上用尽全力,没有用尽全力的事业,不要奢望会结出成功的硕果。

如果只是想有个工作旱涝保收,混碗饭吃,而去找所谓的副业赚钱或是成就梦想。这是颠到了人生的主次关系,将真正应把握的时间和精力用偏了,这种状态,不仅副业上赚的钱只是小打小闹,还会影响主业,会影响事业发展和人生的未来,是真正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副业与主业的关系。

正确的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应是在确保主业精专的同时,顺带经营副业。

——副业应是从主业这个主干上衍生出来的,不能与主业发生冲突,不能干扰从事主业的精力;

——副业最好不要换赛道,要将精深几十年主业的技能拿来从事副业,实现对同样一件事的降维打击;

——副业要有连续性和成长性,经验和经历可以在未来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低频劳作;

——副业要尽量用上杠杆,这个杠杆可以是银行的信贷方式,可以是互联网的连接,可以是人脉的放大等等。

(三)从事副业需把握好度。

从事副业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不然职场信用损失极为巨大。很多人没这个概念,搞微商,搞分销,搞自媒体,朋友圈天天秀产品,有时候还要说这个东西特赚钱,秀财富增值,你同事和老板怎么想,他们都看不见?

设置了分组就没有交叉传播?他们觉得你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他们会把你工作中所有可能的问题都归咎于你在搞副业,你将失去团队的信任与升职加薪的机会。

你说你副业完全脱离朋友圈,脱离自己的社交网络,你觉得可能么?你的种子用户从哪里来。一旦被同事和老板知道你有副业,在职场对你的信任会直线下降,你的职场机会会受到巨大影响。

除非和我前面所说,与工作目标密切相关,对业务还有帮助。那前提也是你主业做到尽善尽美,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除非下定决心将副业变成主业,那又另当别论了。

二、我是如何用好主业探索副业的。

人对财富的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无可厚非,生财有术是群的主旨,作为一个社会人,通过自己的头脑与双手合法合规的挣钱,合情合理。

我也一样,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思考,如何用好所学所干,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优势,挣到钱。

这里,我从不同维度,着重讲讲在房产上投资的4个例子。

(一)在城市纵横的比较中,感受经济发展的变化,找准坐标。

2006年下半年,我刚从地级市上调省城,单位就派我前往南京进修,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南京作为华东重要城市,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繁荣的商业和领先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在每个周末,利用学习的空当,遍看南京动人心弦的名迹,用脚实地丈量南京的市井生活。

在留连忘返中,我发现南京与武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南京与武汉同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城市,处在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经济总量与发展动力极其相似,但武汉地域却比南京大很多,武汉包括长江南北两岸,三镇分布两边,而南京却重点在江南,江北就很是偏远,可以说武汉的空间布局和后劲应更大。南京此时的房价是6000元左右,而武汉此时只有3000元,我直观感受不是南京的房价高估了,而是武汉的房价严重被低估了,这份直观的感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学成返回已是年底,2007年开篇就迎来了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股市在十月份创下记录。武汉的房价开始从3000元起步,以每个月涨1000元的速度加速,在一片纷繁芜杂中,人云亦云,不知所措,大家不知道是该等等,还是该购入,有很多唱衰的论调,但对宏观经济的研究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南京现地的横向比较,更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武汉此轮房价必然上涨。

所以我决定出手,选准时间后,位置的选择,就是个重要课题了,房子买的好不好,不是在卖的时候,而是在购入的那一刻。此时武汉大而无当,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孰是孰非,实难选择。既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把家安在何处,今后房子便利又保值就很重要了。

这时坚持多年阅读而得知的发达城市治理模式又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我发现无论是香港、伦敦、还是上海,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地铁是个重要坐标与参照系,重要地铁沿钱的楼盘必然保值升值,且香港一个停车位近百万元的天价,让我认识到,未来的生活方式,开车肯定不便,必然是地铁的时代。

我认真研读城市发展规划和轨道布局,并实地踩点,感受生活、出行各种需求,测算出行时间量,终于选好了楼盘,一步到位,选了三房,并将贷款的额度与年限用足,在每月工资只有2900元时候,就敢于用2700元还月供,将宝贵的首房机会用好。

买房时,离楼下那条城市最繁忙地铁线通车,还有整整五年,地理位置也还相对偏远。但今天回过头来看,无一不在自己的研判之中,月供的支出已不再沉重,房产总值上涨了200万元,地铁口的便利,四通八达,所在的小区,也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繁华区域。

(二)在先进业态的学习中,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大胆尝试。

2011年,另一套房产交付,大户型毛坯,区位繁华便利,附近有地铁、高校、医院。因与工作和生活圈较远,处于空置状态。如何用好这个资产,把资产用活用好,实现资产的滚动发展,成了我常常思考的内容。我一边研读国家城镇化的相关报道、一边到各个楼盘现地查看、一边和中介房东等市场一线从业者深度交谈,去寻找投资小、回报高、市场需求面广的业态形式。

通过认真的调研我发现了一个新机会。对武汉来说,以前的房屋出租形式,毛坯基本没有市场、新房需要装修配齐家具家电、旧房大多维持现状就直接投入市场,这种模式,新装修需要很一大笔投资,不装修又回报率很少。

此时同楼一位从深圳回来的朋友,却采取了不同的装修方式,不按照房型来设计,而是重新规划,分设每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上卫生间,全部标准化装修,控制规模与预算,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空间,也将房间利用最大化了,时至今天,大家都对此种业态熟悉,但当时也是敢为人先了。

通过研读相关资料,我发现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将极大的改变中国的人口地图,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将会聚集中国主要人口。留学日本时,我也亲身感受了东京的人口虹吸效应,未来的中国城市之路,将是和东京同样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年青人将涌进城市,且这个过程会很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房价在不断高企,购房成本加大,新生代年青人对个人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这种矛盾之下,提供高性比的出租房屋将会大有市场。

所以我学着深圳朋友的方式将此房改造,并将附近类似空置的房屋也租下来改造,一并推出去,邻近高校与医院的优势,让房产大受欢迎,一直到今天,很少空置,只需花费很少精力打点,每个月都带来可观的回报。

(三)在经济结构的变迁中,洞悉青萍之末的风向,果断出手。

2015年,随着孩子读书时间的临近,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居住位置,享受更好的教育、工作与生活环境。有了换房住的打算。此时,中国新一轮房价的上涨初现端倪,深圳引领全国之先,房价上涨40%,其它城市还在多年横盘的沉默中没有苏醒过来,大家都反复说着同样的论调。认为房价高涨的时代已成过去。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这时,国家重启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开始加速溢出,资金主动寻求保值渠道,房产的金融属性再次凸显,房价上涨不可避免。

到了9月,武汉的银行放开了信贷政策,将限购又限贷的政策进行调整,将贷款的额度、公积金可使用的额度放大,研读这些政策举措,无一不是鼓励购房之举。

自己的改善型需求,加之认识到国家政策的调整,我敏锐感到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相比北上广深和华东城市,武汉的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加之持续多年的城市化建设,让城市的软硬件都有了质的飞跃,有补涨的空间,必须尽快出手。

在把定大方向,吃透政策之后,余下的事就好办了,以学校和工作单位为圆心,进行筛选比较,锁定楼盘。在卖方市场时,就不能过于吹毛求疵,房子大体过得去就行了,在卖方反复跳价加价,家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定不移的做出购买的决定。事后看,仅仅不到半年时间,所购房产就上涨了200多万元,如晚半年做决策,就会付出巨大代价,这个价值,就是这个决定充分正确的外在体现。

(四)在历史现实的感悟中,吃透用足政策的红利,积极运作。

2016、2018年,家乡经济不断升级,作为全国百强县级市,招商引资力度一直很大,工业化、城镇化也波及这个美丽的城市。曾经的老家旧居和后来修建的私房,先后因为投资建厂和修路需要拆迁。补偿的方案有多种,有货币安置方式、有选购商品房后补贴方式、有还建房安置方式等等几种。

我们常说,人生很长,关键就那么几步。我理解,那几步就是做选择的时候。其实很多事都一样,家庭也好,单位也好,甚至国家也好。永远是选择大于努力的。麦肯锡也推崇,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选择什么投资标的、选择什么人结婚、选择什么领域开启人生的事业,可以说,在选择时,大概率就决定后面的成功和幸福与否。而此时的安置方式,就是我们需面对一个重要的选择。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在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的大背景下,唯有土地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将来越来越少的稀有资源。在与安置方的反复沟通协调中,我发现是可以享受补偿宅基地政策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个政策,但这个政策是存在的,是可以实现的。

决心定后,余下的工作就是围绕意图,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上天是从来不会亏欠有心人的,当然,最后结果也是皆大欢喜,我成功的拿到了补偿款另加2块地皮,且位置相当好。至于今后用途,是建房还是直接出售,主动权在我。

三、关于主业与副业的思考。

举了这4个例子,这也许算不上纯粹的副业,但成功的源泉来自主业的学习和锻炼。我们无论是干好主业,还是从事副业,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在从事主业过程中,培养锻炼出来既志存高远,有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又脚踏实地,不以善小而不为;既始终本领恐慌对新事物保持敏锐学习的意识,又从事物表面穷根极至追究事物第一原理的理性精神;既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扣住经济主旋律确保大方向,又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接地气不漏小细节;既要研读理论,更要实践操作。这些好的习惯与做法无不给我滋养、动力和信心。

回到主题,其实主业也好,副业也罢,要想成功,成就一件事,对人的要求始终是一样的,就像群中无数大咖分享和践行的优秀品质一样。

就像@亦仁说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共同守护的价值观,价值观出了问题,那必然会出大问题。所有的胜利,最终都是价值观的胜利。价值观是服务于业务的,没有更优越的价值观,只有让业务更长期发展的价值观,这也是长期主义的一种。实体的东西都会灭亡,虚拟的东西才有可能永远流传。

业态可能千变万化,各种红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一味去追逐,只会让我们陷于事务主义的沉潭而无法自拔,我们一定要心有静气,培养聚焦长期价值的思维,做长期主义者,与伟大格局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永远探求真理。

我们的穷,很多时候是种心态上的穷,思维带宽太窄,自控力稀缺,真正能让我们富足的,是摆脱穷人的心态,懂得长远地为生活打算。让你摆脱工作负循环的,不是加班加点穷忙,而是懂得做好计划,提升能力,辩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像蚂蚁和蜜蜂一样勤奋是没有用的,用勤奋来思考、干重大的和有前景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

生财有术是个知识与智慧的汇聚地,加入生财有术,让我在传统职场生涯中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世界如此浩繁与多样,生财有术同仁们精彩的分享,给我无穷的启发与思考,他们的不同的经历与生活,让我感到启迪和有意义,他们的精彩与奋斗,让我从内心感到钦佩和学习。

人这一生,就应该把自己活成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而不是一阵风,冷了别人,没了自己。

奋斗充实了时间,拓展了生命,虽不是所有奋斗都会有好的结局,奋斗无果,奋斗引憾的现象一直都在、哪里都有,但生命正是在这样的奋斗中展现跌宕多姿、潇洒婀娜。

最后,祝愿生财有术越办越好,祝愿大家心想事成,让梦想之树扎根生财有术的沃土,结出令人心醉的成功之果。

我的微信号bgs801,公众号cyrg001,欢迎联系交流。

生财

昨天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

2024-4-9 6:02:05

生财

我是如何用好主业所学赚回400万和2块地皮的 感谢@亦仁提供这么好的题目,让我们静下心来审视盘点过

2024-4-9 6:02: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