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

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SCRM实现,因此我附上了一些产品图,仅供生财圈友参考。

以下是文章正文:《聊一聊私域的标签体系》

标签可能是私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且有效的标签体系,我们的群发将会陷入慌张和混乱,全员的群发必然会引起某些客户的反感。

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设计一个精致的标签体系,无论是设计营销内容,还是执行群发触达,都可以从容的、有节奏的进行。

让我觉得比较意外的是,在我服务咨询过的众多头部客户中,标签体系的设计从来不是问题,但是标签体系设计出来,如何打标签却是个麻烦。

如果我们不依赖于工具,打标签只能手动进行,这对团队的能量消耗是极大的,想象一下点开每个客户的头像去一个个打上标签....这样的事情做起来没有成就感可言,把人用成了机器,第一没有必要,第二不可持续。

虽然微信最近对PC版的客户端加增加了通讯录管理的功能,可以批量打标签了,但是打标签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根据印象吗?还是感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整个私域标签的体系构建。

在打标签之前,首先我们要对标签进行分类,因为这直接影响我们打标签的方式。我们将此称之为标签组。

企业微信在之前的版本更新中首次引入了标签组的概念,个人微信还没有跟进,并且也不见得会跟进。

标签组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对标签进行分组,比如将标签分为:

· 属性类(性别,地区,年龄...)

· 来源类(小程序,公众号,官网,电销...)

· 需求类(产品a,产品b,产品c...)

· 意向类(无兴趣,有兴趣,了解中,对比中...)

· 生命价值类(买过一次,买过两次,买过很多次...)

· 沉默类(10天不说话,30天不说话,半年不说话...)

这些标签组看起来不错,的确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纬度的用户分类,但很显然,怎么把这些标签打上是个大问题。

这时候我们要借助工具和一些自动规则的执行。

1.
属性类标签

很显然,属性类标签需要数据来源的支撑,要知道对方是男是女以及年龄段,我们需要做数据的收集,这个收集的动作可以在聊天的时候进行,也可以给对方一个表单来填写,但无论怎样,对方的配合是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100%收集到所有客户的属性,我们给客户提供的实操建议有两个:

① 如果可以询问到客户的属性,那么在企业微信的聊天侧边栏直接加上标签,这一步尽管仍然需要手动,但是已经相当直观和方便了,因为你在聊天的界面,甚至不需要切换
(如图1,聊天的时候,顺手就把标签打上了)

② 如果对方乐意填写表单,那么表单里面的标签数据也可以自动同步到对方身上,这个则是自动的操作,也是我们7SCRM系统产生价值的部分

2.
来源类标签

至于来源类标签,企业微信天然提供了渠道码,我们只需要在上述的各个渠道中摆设一个由7SCRM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对方扫码添加时,标签便会自动打上,这种不需要后续处理的打标签方式显然是最优的
(如图2,监测渠道来源)

3.
需求类标签

对于需求类标签,显然也需要做数据的收集,现有的做法一般是根据聊天内容触发关键词来判定,对方提到了哪个产品,我们就打上哪个标签;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将订单作为依据,对方购买过哪个产品就打上哪个标签 ,这些都是可以在系统内定义的自动标签规则。

(如图3,定义自动标签触发规则)

4.
意向类标签

如果以上的标签规则都有依据来源,那么意向类标签显然是最难以捉摸的一个环节。我怎么知道对方的意愿是怎样的?是不是对我的产品感兴趣以及是不是有意愿成交?

当然,销售通过自己和客户的互动,根据经验判断是最准确的一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试图通过客户的互动行为来相对智能的做出判断,并触发标签,比如:

• 我们给对方发了一些资料,比如试听课的链接,产品的介绍资料,或者某项活动的邀请 ,对方是否点击以及阅读,阅读了哪一篇以及看了多久,这些能够成为自动标签的依据。

没有什么能比对方自己的互动痕迹更能揭示其意愿了。我们以往在私域里进行的推送是很难收集到客户互动行为的,但是在企业微信里面推送的消息,的确存在两种状态:

• 如果是纯文字消息,对方已读未读状态我们是拿不到的,但是我们知道对方回复与否,这一点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的会话存档实现

• 如果是链接类消息,比如一个试听课链接,一个介绍资料,一篇公众号文章,或者一个小程序,我们就知道对方是否点击以及阅读,这一点通过7SCRM等系统实现

(如图4,通过SCRM系统定义可被监测互动情况的内容)

这样的运营策略,要求对推送内容有精心的设计,所以这本质上并不是单单的一个标签策略,而是内容加标签的一个组合策略,这个部分也是我们在为客户提供咨询落地服务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我们不仅需要设计标签体系,更需要设计内容体系。

综上所述,如果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的话,标签体系的设计完全可以基于各家业务的形态特征进行自由定义,但是标签的来源是重中之重,像7SCRM这样的系统无非是帮助私域运营者收集并打通了标签数据来源:

• 渠道数据(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触发标签)

• 对话数据(聊天关键词触发标签)

• 订单数据(对方购买了某样商品触发标签)

• 内容互动数据(对方点击/阅读了某个内容)

这4个数据源几乎囊括了所有标签可能诞生的途径,因此私域标签体系的建立严重依赖于数据是否可以被自动处理并触发,这是诸如企微SCRM能够给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之一。

感谢阅读,我是7SCRM创始人 春阳,如有交流和咨询需求,请搜索 cy180777 加我微信。

链接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作为私域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者,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私域的标签体系的,由于部分功能需要借助企微第三方

生财

《文字简史和短视频,中长视频》 没想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有定义过短视频。 我在百度查了一下什么是

2024-4-9 5:50:26

生财

给新圈友的一次分享和建议:如何判断那些知识是干货还是水货? 这篇文章结尾1/4的时候,我会跟你说我

2024-4-9 5:50: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